“崤函古韵”之三《仰韶读陶》

2016-04-25 10:59:17来源:三门峡日报 作者:焦森森 王景春

原始农业的进步,还与人们懂得“地力”有关。刀耕火种开垦的土地越种产量越低,让原始人开始每年换地耕种,史书上将其命名为“游农时代”。那时,极为辽阔的地域和山川阻隔在限制人们流动的同时也形成了对文化特殊性的保护,这也诠释了华夏大地上发现的数以千计的仰韶文化遗址呈点状分布以及同期文化千差万别的成因。

在一棵苹果树下,我捡到一块带有漩涡图案的陶片。那粗细变化的曲线,像是毛笔的柔软足迹,这让我惊讶于制作者的鬼斧神工,因为把朦胧的瞬间幻想定格在脑海中显影于陶器上需要相当高超的绘画技艺。而那由粗到细、由繁到疏的图形,也让我想到了天文学上的星团。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与星团的扩散有着惊人的相似。单一部落因成长而繁衍分裂,多个部落因流动而融合重组。林木密如猬毛的莽莽高原和河流沟壑多如繁星的茫茫平原形成的封闭状态终于被一层层打破,西面的仰韶文化与东面的龙山文化在黄河中下游一带汇合,北面的龙山文化与南面的吴越文化在长江下游汇合,仰韶、龙山、吴越三种文化又在江汉一带汇合,到春秋战国时期,最终形成了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大一统的汉族文化。仰韶彩陶泛出的殷殷红色,不正是中华民族纳百川于一海的那缕晨曦吗!

在我眼里,仰韶村遗址就是一部厚重的工具书,密布的灰坑是它的书页,朴拙厚重的陶片是它的文字。这部书的内容告诉我,5000年前的人们,已然用智慧和艺术才情的结晶勾勒出生活的彩色封面和诗性结构,并实实在在地推动着人类自身的进步。在仰韶村遗址上读陶,我读懂了一种思想,那就是自信与创新。捧读这些陶片,我感动于它们的每一个造型、每一帧图案、每一丝曲线,它们所透射出的信息,让我看到那时的天格外蓝山格外绿水格外清人的灵魂格外广阔。

彩陶碎片形成的物质废墟会有不断进步的物质形态替代,而丧失自信与创新形成的精神废墟将会立即沙化成一片荒漠,让整个民族干涸而死。从这一点上说,仰韶村遗址应该是一个文化的驿站,它传承着民族的自强精神,记录着先民的梦想家园。

阅读全文
阅读(0) 编辑:李园园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的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其它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smxtougao@163.com
相关阅读
新闻热图更多 >>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