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如果用一句话评价美版《攻壳机动队》的话,那就是“旧瓶没装老酒”。
美版《攻壳机动队》海报
作为一部翻拍片,美版《攻壳机动队》确实在许多方面都努力地还原原作的味道。义体制造、跳楼梗、徒手拆坦克梗等等,这些该踩的得分点导演基本上都踩了。
整部电影中的许多镜头也借鉴了1995年版的《攻壳机动队》中的经典镜头,尤其片尾的《傀儡谣》更是触到了粉丝的怀旧点,甚至连押井守老师的爱犬都偷过来用了。向原作致敬到这份上,不得不赞赏导演鲁伯特·桑德斯的诚恳。
1995年日版《攻壳机动队》海报,押井守的爱犬在他的多部作品中都有出现。
然而,即使如此用功,仍然改变不了《攻壳机动队》在北美市场扑街的命运。这里面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部分可以归咎于科幻片热潮已经开始退潮,观众们对这类题材的影片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在这个节骨眼上,想着赚一发的诸多影片,如《刺客信条》和《生化危机6》,都搁浅了。
然而一部作品的成败不能全都赖市场,更主要的原因应该从作品本身去寻找。美版《攻壳机动队》的败笔在于,它只得到了原作的形,而未得其神。
《攻壳机动队》的背景建立在两项技术革新上:一项是义体技术,即用机械零件替换一部分人体器官,甚至整个人体;另一项是电子脑技术,即将大脑电子化,并与网络连接。这两项技术改变了灵与肉的关系。
如果把人的身体和灵魂比作容器和装在容器里的水的话,灵魂原本密封在一个固定的容器里,自从有了义体技术和电子脑技术,人体这个容器就被打开了,使得从外部改变容器里的水变成可能,也有可能将一个容器中的水倒进另一个容器里。后者还意味着:水的形状将随着容器的形状变化而变化。进而产生了两个问题:第一,容器里装的是什么水?第二,容器会把水变成什么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