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问题上,小米在不断申请的同时,通过与高通和微软的专利交叉授权和购买英特尔、微软专利,专利数也在不断上升。但这能否真正解决出海中的“专利坑”,想必答案是否定的。这或也是小米迟迟未在欧美等专利体系健全的市场上线核心产品的原因。
人才储备
作为一家中国本土企业,小米的国际化进程必然需要具备国际化背景的人才。2013年10月,毕业于MIT的硅谷大牛,时任Android产品管理副总裁的雨果·巴拉(Hugo Barra)加入小米,任小米全球副总裁负责国际化业务。
在当时,雨果被视为小米的“国际代言人”。而在今年初雨果离职后,由2014年加入小米的马努接任全球副总裁一职,负责小米在印度的运营,同时与小米高级副总裁王翔展开合作。
▲雷军与马努在印度合影
目前看起来雨果的职位有人顶替,马努在雷军此次访印中所展现出的公关能力也值得肯定。但雨果自带的硅谷明星效应却是雷军+马努也无法实现的。从这一角度看,雨果的离职对小米进入欧美市场的进程可以说是一个打击。
这也是近段时间以来小米离职的第三位高管,国内侧副总裁陈彤跳槽凤凰网和一点资讯,副总裁张金玲离职加盟百度。大家都说不要妖魔化互联网高管的离职,但高层的频繁变动确实会对公司的发展造成影响。在中国出海企业中联想的国际化人才战略一直为业内称道,反观小米,储备更多地国际化人才或是其当务之急。
市场储备
两会上雷军提到做国际化要有10年到20年的长期打算,小米三年前由于比较着急,遇到了各种苦难,损失也比较惨重。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做全球化市场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要组建队伍了解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包括政策环境、竞争环节,如果没有两三年的时间,进入一个国家迅速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