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单元讲述的是“真诚”,我布置孩子们以此为题写篇作文。有个同学的作文内容是:一个炎热的夏天,两个小伙伴约了中午1点去游泳。其中一个小伙伴因为贪玩把时间忘了,没去赴约。到了晚上7点,这个小伙伴突然想起约了人,匆匆忙忙去赴约,发现同伴还在原地等待。因此,他觉得同伴很真诚,自己感到很内疚。
钟老师认为,这篇作文,多半是编的,“这是一个通讯发达的社会,不是传话靠吼、交通靠跑的年代。这孩子难道不吃不喝,站在太阳下暴晒6个小时,就为守约去游泳?”
钟老师提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在写作文时,可以有想象力,但不能夸大,符合逻辑是最基本的。生活中要多观察,作文书籍可以看,但思路要广,不能被范文套路了。
10多个孩子同时看到小男孩“让座”
成都某小学一个班里有10多个孩子,在同一时间发生了同一件事。教语文的张老师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那天的作文题目是“高尚”。第二天我收到的40篇作文里,有十几篇内容几乎完全相同,大致内容都是:今天,我在56路公交车上,看到一个小弟弟给老人让座,这让我十分敬佩小弟弟的高尚品德。
看完这些作文,张老师只能毫不留情地写下一段评语: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10多个同学看到了同一个小男孩给老人让座。孩子们,你们一定是看了同一本作文书吧。拿回去重写!
总有小卖部老板站了几天退顾客钱
成都高新区某小学屈老师也讲了一个关于命题作文的趣事:“有一次要求以‘真诚’为题写篇作文。那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直接命题的作文,本来我也没抱太大希望,结果收上来的作文还是让我傻了眼。”在屈老师收到的作文里,全班接近一半的学生在作文中出现了一样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