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菅顺启看来,共享单车对自行车行业来说是新事物,赶上就意味着发展,赶不上就会被淘汰,“整个行业的经营模式肯定都要变了。”
共享单车兴起之前,即便是天津飞鸽这样的行业领头羊,近年的日子也不好过。2014年开始,整个自行车制造行业都在走“下坡路”。
变化来临之时,天津飞鸽“意识到,具有移动互联网基因的共享单车将改变行业”,因此一开始就准备用“积极拥抱”的态度来应对。2016年12月,共享单车企业开始与天津飞鸽的大客户接洽。信息反馈到飞鸽总部时,飞鸽就已认识到共享单车将给行业带来颠覆式变化,遂开始积极与ofo沟通,并着手对技术、标准、配置等方面进行调整。
“我们一开始就判断共享单车将是一个相对长远的利好。”天津飞鸽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2016年接受共享单车订单之后,该公司供应链、管理体系、生产体系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相比普通单车,共享单车在性能、安全性方面要求更高。菅顺启举例说,仅疲劳测试一项,共享单车需要做到21万次,而行业标准是7万次。另外多位王庆坨当地车厂负责人也向澎湃新闻表示,无论是整车组装厂,还是零部件配装厂,接到共享单车企业的订单后,技术、工艺、流程、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有所提升。
“共享单车让车厂快速成长、快速死亡。共享单车的发展,加速了行业洗牌的进程。”天津美邦自行车公司高层邓超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如果没有共享单车的兴起,自行车制造行业可能还会继续以前的低价无序竞争状态。但现在行业内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优势、劣势一览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