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5G无线通信技术的巨大风口,科技国家队终于出手了。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今年该院将斥资3000万元,用18个月的时间,部署面向新一代移动通信的5G芯片产业化项目,以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G芯片和网络关键技术创新链。
近日,中科院对外发布2017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部署情况,包括农业科技、生物技术、资源环境和高技术等4个方向11个重大项目,5G芯片产业化项目就是其中一项。
作为继3G、4G之后的最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5G的重要意义似乎不必过多说明:互联网+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对信息交换和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以高速、大容量、超级连接为特质的5G无线通信技术,正好回应这一需求,或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那么,作为科技国家队的中科院,为何更专注于5G的芯片技术研究?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在回答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提问时表示,作为整个5G网络的核心技术,5G芯片必须是自己的,否则5G时代来了,仍有可能受制于人。所谓“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总体目标,也就更谈不上了。
去年11月,移动通信标准组织3GPP确定我国华为公司的Polar码(极化码)为5G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经媒体报道后引起轩然大波,种种说法纷至沓来。有人将其解读为“5G标准中国定”、“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后被认为有夸张嫌疑。
事实上,5G标准目前尚未定下来,3GPP提出2018年完成5G标准制定。严庆告诉记者,即便是5G标准定下来,要最终实现5G网络,还需要系统创新和开发、核心芯片的自主研发等多个环节,而后者对于5G网络的落地似乎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