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保险,但是发生事故后,保险额度往往达不到用户要求。ofo此前发生的多起事故都因此进入调解期,并未解决。
“最重要的就是从源头确保骑车人安全,其他措施都是辅助。”中消协律师胡钢表示,“经营者有向消费者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消费者有获得真实信息的权利。”他建议共享单车企业公开保险协议及额度,并在协议中明确保险受益人。“保险的受益人是单车公司还是骑车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如果没有充分披露的话,这就成为了一种宣传的手段。”
邱宝昌也强调,汽车有第三者责任险、交强险,共享单车也可能撞到人,因此仅有人身意外险不够,企业应该丰富险种,增加第三者责任险。同时,部分企业在协议里仅建议儿童不骑,并没有禁止,与现有法律冲突,必须改正。
支付和个人信息或泄露——
企业:公司内部保证不会泄露,引导安全扫码支付
律师:二维码管理制度需改进
最近,青岛市民林先生在共享单车上扫了冒牌的二维码,险些被骗。“我一扫,竟然弹出转账提示,还是收款人。”林先生赶紧退出手机程序,再仔细一看,自己扫描的二维码是贴上去的,挡住了单车本身的注册码。
直接贴转账码是比较低级的诈骗方式,只有那些着急用车的粗心用户会付款。市场上已出现更具欺骗性的共享单车诈骗。近日,河南省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发布警情提示,揭露了共享单车扫码陷阱。例如,用假二维码链接高仿共享单车官方网站的钓鱼页面,以完善身份认证等名义诱骗用户主动填写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卡资料,从而实施精准诈骗甚至盗刷网银。还有骗子设计假租车APP二维码粘贴在单车上,提示用户“更新”。用户扫码后看似安装了租车软件,其实手机却被植入了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