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第二道寨门用青条石铺砌的狭长甬道,仿佛穿越了一道无形的岁月之门,时光的流转在这里显得格外凝滞,高宅小巷,一切都被封存在百多年前的那个年代。
寨子南北长约200米,东西阔150米,呈龟背状,一条石子小径横贯寨子南北,丛丛小草在青石的罅隙、斑驳的墙角恣意地吐出新绿,传达着春的讯息。沿小径两侧,建起了数十座大小不等的院落,破损的院墙、发白的门神贴画和处处散见的断砖残瓦,与3月这个明媚的季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寨子就像熟睡着的老人,四周除了偶尔的一两声犬吠,再无其他声音,在黄昏静谧的空气里,轻轻地伸手触摸,感受风雨在山寨的岁月中行走,美丽交织着古老,宁静纠缠着落寞。
寨中小院都有着基本相同的结构,一砖一木均显示出主人布置的精心。四合院的院墙经济地利用了房子的后山墙,进门迎面的照壁,是利用了厢房的山墙。院子里正面是正房,左右各一间厢房,和正房对着的是门房。四面房子围成一个宽不逾丈的小天井院,便是一家人生活起居的场所了。所有小院的房顶都是单坡向里,下雨时,雨水顺屋檐流入院内,主人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这种四面屋顶皆坡向天井、将雨水集中于住宅之内的做法被称为“四水归一”,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但对于生活在黄土塬上常年用水困难的百姓而言,这种结构形式的实用价值更大于象征意义。
住宅建筑用的青砖薄而宽大,质地细密,很多院门上方都有前伸的屋檐和精美的砖雕装饰,其中几座院落的门前还立有小型石狮子或刻有荷、菊、梅花等图案的门墩,墙体上雕饰的图案以梅、荷、石榴、蝙蝠或者福、寿等传统图案为主,有的只是简单地用回形纹或几何图案进行装饰。门窗上也有大量的雕花纹饰,图案题材有花鸟鱼虫,也有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