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织物面料上,朱秀云也做了不少实验,棉、麻、丝、毛都试过,而效果最佳的还是农村人自己纺线织就的纯棉老土布。那些日子,朱秀云像魔怔了般,几乎逢集必赶,为的就是购买到农村妇女自织的手工土布,因为,织布的人越来越少,价格也越来越高,有时甚至买不到了。就这样,春去秋来,几经实验,她终于掌握了捶草印花的技艺。那就是,用家纺土棉布和太阳花,渗染成本色的白底绿花布。若需其他底色,则要用石榴皮的汁或者明矾水,将捶打出的草叶图案进行描画固色,然后将花布放置到调好颜色的染料锅里煮上十几分钟,这样取出来后,底色可以是红、黄、蓝、紫等颜色,而先前捶打上去的草叶图案就成了黑色。
为了不使这项古老的染色印花技术失传,朱秀云手把手把她的技艺传给了外甥女任新娜,并在自家的窑院里开设了“陕州地坑院民间艺术馆”,多次举办培训班,使西张村镇人马寨村几十位村民学会了此项技艺。
2009年11月,朱秀云应邀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参加了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中国民族民间服饰抢救成果展”,并现场展演了捶草印花技艺。2011年,朱秀云被确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捶草印花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同年10月,她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了苏州工艺美术展。2012年5月,在当年举办的第18届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上,她举办了个人创作与收藏成果展。她还多次随河南省委、省政府代表团赴港澳台进行艺术展演,让这项极具地域特色和艺术价值的印染技艺不断受到世人瞩目。今年3月初,我们采访她时,她刚刚参加完国家文化部组织的第六届“欢乐春节”活动,从加拿大温哥华载誉归来。
为保护捶草印花——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陕州区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措施,包括请朱秀云采摘原料,手工制作,再现工艺全部流程;用现代手段制作视频、音频、摄影和文字采录,建立比较完整的档案资料和数据库;争取经费,建立机构,培养中青年传承人等。与此同时,朱秀云采用捶草印花技艺制作出了手包、团扇、文化衫等商品,并紧跟时代步伐,把她的作品上传至互联网——在陕州特色馆里进行出售,让捶草印花技艺再次焕发出了青春。
朱秀云说,这样采用传统技艺制作出来的产品,朴拙美观,绿色环保,不仅是实用品,还特别符合现代人返璞归真的审美情趣,具有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所以在网上很受欢迎。目前,朱秀云正从布料、颜料等方面入手,希望能做出更加环保、自然的花布,让这项技艺跟上时代,在传承的同时有所突破。她说:“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并传承下去。”
有人赞美捶草印花说:凝望着那花花绿绿的布面,我仿佛能聆听到大自然天籁般的歌唱。是的,捶草印花就是写在棉布上的一阕婉约小令,就是绽放在棉布上的一朵玲珑小花,就是吟咏在棉布上的一首民俗歌谣……让我们为它叙写下一千年的沧桑,描画出一万年的未来。
(本栏目图片由区文化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