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函古韵”之二《临关悟道》

2016-04-23 08:51:49来源:三门峡日报 作者:焦森森 王景春 何

围绕老子,史学界的唇枪舌剑从未停息。有关“老子出世、舌存齿亡、孔子问礼、老子散丹”的传说更增添了他的神秘与莫测,其中最精彩的要数“孔子问礼”。传说孔子苦苦钻研“礼”的学问,终没得出结论,当他听说老子知识渊博、求得天道的消息后,来到洛阳拜访老子。结果,老子与孔子推心置腹的一席话大大触动了孔子,以至于茅塞顿开的孔子发出“我今天看见了老子,就像见到了龙一样啊!”的感叹。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纵说天地玄机,智论人生哲理,尽占治国权谋。特别是《道德经》,文约义丰,意蕴广深,地理、医学、军事、养生、历史、政治、环保,所涉领域颇多颇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有诸多人不断研习,并将之应用到各个领域,由此足见老子思想的深奥和魅力。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几乎清一色是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但茫茫史海中,每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兴起推崇《道德经》的风尚。西汉的“文景之治”、李唐的鼎盛和北宋的繁荣,都与统治者实行道家思想路线有关。由此推臆,后人之所以研究老子及《道德经》,无非是想吸取、借鉴其中真义,推陈出新,来为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建设服务。当然,研习者的身份、地位、阅历、环境不同,观察的角度和得出的结论自然有异。就以老子的“无为”而论,有人说他消极,认为老子与世无争,留恋“小国寡民”的状态;有人说他积极,认为“无为”就是无所不为;还有人说“无为”是指不要盲目作为,而要遵循客观规律,顺其自然,即老子所提倡的“道”。其实,《道德经》思想复杂,断章取义、牵强附会、以偏概全、挂一漏万皆不可取。19世纪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研究《道德经》后,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到:“我在翻译老子,结果不尽如人意。”思想界本是允许百家争鸣的,这正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正因为有了多种注疏、翻译与解读,才有了今天道家文化的绚丽多姿。

环视太初宫周围,浏览到这样一幅图片:美国前总统里根在他的国情咨文中引用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名言。近年来,不仅国内研究老子的人甚多,国外研究老子与道教的学者和学术团体也日益增多,研究老子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现象。《道德经》仅翻译过的版本就有600多种,有关老子的著述多达1700种。黑格尔在他的《中国哲学》中说,老子的“道”乃是“一切事物存在的理性基础”;尼采也曾把《道德经》比作“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尽是宝藏”;著名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博士说,老子的“道”同现代物理学上的“测不准定律”很相似。

阅读全文
阅读(0) 编辑:李园园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的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其它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smxtougao@163.com
相关阅读
新闻热图更多 >>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