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壮美黄河行】白天鹅的选择——“壮美黄河行暨2018网上看河南”网络主题活动首站走进三门峡)
9月3日,由河南省委网信办、河南黄河河务局联合开展的“壮美黄河行暨2018网上看河南”网络主题活动启动,全国网络媒体沿着黄河集中采访,聚焦黄河巨变。首日,采访团一行来到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公园、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近距离了解治理黄河的种种不易和源远流长的黄河文明。
浊浪排空,万浪序发。那一刻,俨然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又到天上去的壮阔之势。
9月3日的三门峡黄河大坝进行汛期常规作业:调水调沙。
当汛期结束进入10月时,一队队特殊的“客人”将不约而至,如期而至。它们从西伯利亚起飞,越过高山平湖,落脚到与大坝咫尺之望的天鹅湖国家湿地公园,直至竖年3月,它们才恋恋不舍地飞离。
这些“客人”就是大自然的精灵——白天鹅,它们素以对栖息环境严格挑剔而著称:必须有干净的水源、适宜的温湿度、丰富的食物及湿地所具有特殊生态条件。
位于三门峡市的天鹅湖国家湿地公园无疑具有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也是沿黄湿地独一无二的地段。
从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这群客人的队伍日渐壮大,从几十只到上百只,近十年来,每年来此过冬的白天鹅已达到6000余只。
大自然是最公正的裁判。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白天鹅的选择揭示了三门峡黄河大坝上8个字的真谛——“黄河安澜,国泰民安”。
自古称黄河、长江、淮河、济水为四渎,“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黄河,四渎之宗。
黄河宁,天下平。
经过100多万年孕育的黄河曾经给黎民百姓展示了它暴虐的一面:从有史记载至新中国成立,黄河决堤2000多次,改道20多回。
三门峡水利枢纽应时而生。
1957年始建,1960年基本建成,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这项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以防洪为主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当之无愧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
拦水成坝的三门峡黄河水利枢纽工程不仅防洪、防凌、发电,每年还灌溉黄河中小游两岸3000多万亩农田。
是为安澜、民安,而后百鸟朝贺。
今天,当我们信步徜徉在大坝上时,黄河展示了被驯服后的温柔:坝内水面不惊,水边绿草成茵。
大坝,也以历史丰碑的名义,接受来者的礼赞;而星星点点的记忆则凝固在不远处——建坝过程中,留下了难得的纪念物:一尊2米多高、金字塔造型的截流石,一台3人多高的轮转体,及无数张珍贵的照片。
……
历史,是跳动的音符。
治理黄河,没有止境。这是历史的责任。
往下游走,距离三门峡黄河大坝128公里的地方。2001年,一项特大型工程横空出世。
历史会自动为这个名字打Call——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那一年,是“万里黄河第一坝”建成的第41年。
那一年,是《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将三门峡库区黄河湿地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的第二年。
当我们把眼光从三门峡大坝上的“黄河安澜,国泰民安”八个字,转移到小浪底工体上“励精图治,追求卓越”八个字时,不禁感慨:中华儿女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1952年,写下这个诗句的伟人立于兰考黄河岸边忧问:黄河涨上天怎么办?
从三门峡大坝到小浪底工程,在河南这里,呈上了一份完美答卷。
不是每一个水坝都叫枢纽。
不是每一个枢纽都可安澜。
不是每个特大枢纽都叫卓越。
三门峡大坝做到了!
小浪底工程做到了!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上已建成的一项特大型工程。
从1991年9月至2001年的11年里,小浪底工程完成了从图纸到主体工程全面完工的惊世一跃。
小浪底工程开创了在多泥沙河流上建设高坝大库的成功先例,标志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水平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小浪底工程的设计初衷是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投入使用10多年来,小浪底不仅安全顺利地完成设计任务,还除害兴利、综合利用,现在已是闻名遐迩的旅游风景区。
2018年9月初的一个下午,当万顷碧波静安群山之中,呈现在我们眼前时,很难相信,这是来自昔日肆虐任性的黄河。
小浪底工程涉及的水利技术、地质知识及工程建设管理规划,包罗万象,非一人之所及,一己之所成。在这里,仅提供一组数字:在不足一平方公里范围内拥有纵横交错108条洞群;如果将总挖填量堆成1米宽、1米高的堤,可绕地球2.5圈。
壮哉,河南境内的黄河水利工程!致敬,缔建工程的千百万人!
今日长缨在手,已缚黄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