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公园游客百万 游客为何会这么多 北青网讯 (记者 王斌)端午假期已经接近尾声,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截至今天上午,市属11家公园及中国园博馆的游客量已经突破百万人次。
玉渊潭公园邀请亲子家庭动手包粽子,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也吃上了饲养员为他们准备的“专属”粽子,中国园博馆邀请观众与非遗项目传承人一同亲自动手,
体验7项非遗民俗技艺……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市属公园借助丰富多彩的端午活动,打造假期短途旅游特色,“京味儿”端午备受青睐。
今天上午,北京动物园的金丝猴、大熊猫、大象龟、牦牛、犀牛河马等动物就吃上了特制“专属”粽子,这在国内动物园中尚属首次尝试。北青报记者在金丝猴馆看到,
饲养员用拿出产自云南的“松萝”做粽子的馅,包裹在粽子叶里喂金丝猴食用。北京动物园饲养队副队长张轶卓介绍,松萝是一种专供滇金丝猴食用的独特饲料,
营养价值很高。金丝猴看到饲养员递过来的粽子,起初有些拘谨,不过很快地,聪明的金丝猴就模仿饲养员的手法,自己扒开粽叶,吃起了粽子。
除了金丝猴,动物园里的大熊猫、象龟、牦牛、犀牛河马等动物送上了“专属”粽子,这些外形与人吃的粽子很是相似的“动物粽子”,每一款都体现了饲养员们的用心。
比如犀牛河马的粽子,采用荷叶做皮、苜蓿做料,既美观又可口。牦牛的粽子是“冰激凌”馅,大熊猫吃上了窝头馅粽子,还有象龟,
把水果包裹在粽子叶里,料足馅大。“有的动物可以剥开皮吃馅,有的动物连皮带馅一起吃,在这个过程中也能让动物们体会到寻找美食的乐趣。”张轶卓说。
在玉渊潭公园,小朋友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亲手包起了粽子。在亲子包粽子环节,爸爸选粽叶,妈妈把粽叶弯成漏斗状,小朋友们装入馅料,用线缠好绑紧。
没一会儿,一个个圆滚滚的粽子便新鲜出炉。“全家齐上阵,孩子体验了包粽子的乐趣,更潜移默化地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参加活动的周女士高兴地说。
同时,在科普主题活动现场,公园绿化工作人员通过实物、展板等形式为游客详细介绍芦苇、马蔺、菖蒲、艾草、石榴、龙船花等“端午植物”的特点和文化。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端午假期,中国园林博物馆也举办了为期三天的端午民俗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园博馆邀请观众与非遗项目传承人一同亲自动手,体验端午五色虎、
端午泥咕咕龙、北京蜡果、北京绒花、掐丝网花、水晶花和北京草编等7项非遗民俗技艺,通过制作一件件精致的传统老物件,近距离感受端午节俗与非遗技艺的魅力。
此外,“佩香囊”也是端午传统节俗之一,假期期间,园博馆每天举办两次端午香文化体验活动,邀观众亲手缝制端午香囊,再现古人芝兰为佩的传统节俗。
市公园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应对雷雨天气,市属各公园已启动雷雨天气游园服务保障方案,在主要门区、厕所、坡道等铺设防滑垫;及时清扫园路积水,
尽快擦干路椅、牌示、无障碍等服务设施,保障游客安全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