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猴“中中”和“华华”。
汤波
新闻背景
这几天的一则新闻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研究员团队培育出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论文将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上。有专家评论说,这一成果是“世界级重大突破”。
克隆猴为什么这么重要,这么难?更有人担心,同为灵长类的猴子克隆出来了,之后会不会真的有克隆人出现?
克隆猴此前多次尝试均告失败
体细胞克隆猴的诞生之所以得到科学家、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首先因为这件事真的不容易。
从1996年7月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绵羊多莉诞生后,能否把这项技术应用到灵长类动物身上,就成了国际上关注的一个焦点。有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等国家的多个科研团队曾尝试过培育体细胞克隆猴,但均告失败。直到21年后的今天,才传来了成功的消息。
早在1999年,美国俄勒冈灵长类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通过“胚胎分割”技术培育出世界上首只“克隆”猕猴。所谓胚胎分割,是在显微镜下将胚胎切割成二、四等多等份,每个分割出的胚胎等份还能继续发育成个体,这一技术在奶牛等家畜繁殖上较为常见,可以短时间增加单胎动物的产犊数。但是这一技术与体细胞克隆技术有着本质区别,并没有进行核移植操作。2001年,该课题组还培育出世界上首例转基因猴。
2002年,俄勒冈灵长类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利用猕猴的体细胞进行核移植试验,但是没有获得成熟的克隆胚胎。2003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科学家用700多个猕猴卵细胞进行克隆尝试,也进行了胚胎移植,不过没有检测到妊娠。
之后又有多个研究团队尝试对猕猴进行体细胞克隆,最接近成功的有两次。2004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人员将猕猴卵丘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获得93枚猕猴克隆胚胎,移植到31只代孕母猴体内,检测到7只怀孕,但是最终没有1只妊娠超过60天。2010年,俄勒冈灵长类研究中心再次进行克隆猴的尝试,将67枚猕猴克隆胚胎移植到10只受体猴体内,有5只检测到怀孕,其中只有1只是活胎,可惜在81天时流产。该项目负责人舒赫拉特·米塔利波夫教授甚至认为,现有技术无法获得体细胞克隆猴。
为什么体细胞克隆猴难度如此大呢?孙强团队在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之后,认为主要有三个主要难点:一是猴细胞核不透明,去核难度大;二是猴的卵母细胞容易提前激活,体细胞核无法与卵细胞发育同步,导致克隆胚胎不易获得;三是猴的体细胞克隆胚胎发育差;培养囊胚效率低,优质囊胚比例低。前一个难点是技术问题,孙强团队的刘真博士等人不断完善猴的胚胎操作技术,练就了快速去核技术。后两个难题是猕猴胚胎发育的内在问题,研究人员借助一些药物,使得优质克隆胚胎数量大幅增加。从开始立项,到克隆猴诞生,总共历时5年多,也反映了克隆猴的技术难度之大。
成功引来强烈国际反响
正因为克隆猴难度大,关注度高,此次成功也引起了各方面的强烈反响。
孙强团队去年12月21日向国际公认的权威期刊《细胞》投稿。鉴于猕猴克隆成功的重大意义,《细胞》杂志编辑部非常重视,在不到一个月内即完成审稿、修稿和论文接受等工作,并于2018年1月24日在线发表了孙强团队的研究论文。
目前,全世界已完成23种动物的体细胞克隆,每种动物首次体细胞克隆成功,相关研究论文大多发表在《自然》《科学》《细胞》等国际最顶级的学术期刊上。从投稿到论文被杂志接收,以及发表的速度,克隆猴的论文均是最快的,显示出克隆猴的重大影响力。克隆猴的论文将于2月8日在最新一期《细胞》杂志上以封面故事形式正式发表。
除了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外,《自然》杂志、《科学》杂志,美国CNN、国家地理杂志、华盛顿邮报,英国路透社、BBC、独立报,加拿大环球邮报等国际主流媒体也相继给予报道。克隆猴受关注程度不亚于当年多莉羊的诞生。
克隆猴成果也获得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曾培育世界首例基因编辑猴的昆明理工大学季维智院士评论到,克隆猴的成功“终于实现了一个最重要物种的克隆。”英国诺丁汉大学发育生物学家凯文·辛克莱表示,“这是非人灵长类克隆的重要一步。”
关于克隆猴的实际应用价值,很多媒体报道时已经谈到。正如中国科学院白春礼院长在新闻发布会上所说,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将加快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创建,使我国率先发展出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全新医药研发产业链,有助于“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
克隆效率并没有得到根本提高
体细胞克隆猴备受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人们对克隆人的好奇或担心,尽管克隆猴的团队成员表示对克隆人研究没有兴趣。其实,多莉羊诞生以来,关于克隆人的担忧就一直没有停息,这也是多莉羊和克隆猴引起巨大轰动的重要原因。
到底克隆人会不会出现呢?
从技术层面来看,克隆人是可以实现的。克隆技术的本质是核移植,而2016年4月诞生的“三亲婴儿”哈桑正是得益于核移植技术。由于哈桑的母亲携带有线粒体基因致病突变,没有有效治疗手段,之前她的几个孩子都夭折或流产了。华裔医生张进博士采用一种“核移植三亲共育技术”,将携带有线粒体遗传缺陷的卵细胞核移植到拥有正常线粒体、经过去核的捐献者卵细胞中,组成新的卵细胞,再采用体外人工授精,让新的卵子与父亲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将受精卵移植到母亲子宫受孕,出生的婴儿含有来自父亲和母亲的核遗传物质,还含有卵细胞捐献者的线粒体遗传物质,因此称为“三亲婴儿”。
另外,国际上有多个团队进行了人类克隆胚胎研究,不过都在发育早期即予以销毁,而人类的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等辅助繁殖技术已非常成熟,克隆人所需的技术储备没有问题。张进博士在评价克隆猴成果时也表示,克隆猴的成功证明克隆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但是,克隆效率偏低和克隆胚胎在体内发育异常,是很多人反对克隆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体细胞克隆技术诞生20多年以来,克隆效率并没有得到根本提高,有一些克隆胚胎发育异常也没有显著改善,如胎儿畸形、器官发育不全、易流产等。孙强团队在制备体细胞克隆猴时,共将260枚胚胎移植到63个代孕母猴体内,确认28只怀孕,只获得2只健康存活的克隆猴,另有2只出生不久死亡,这种克隆技术的高风险性是人类不可能承受的。
延伸阅读
伦理原则不允许克隆人
即便是将来从技术上说,可以成熟到能有效安全地克隆人的程度,克隆人会不会出现呢?回答仍然是:不。
因为克隆人存在着伦理方面的重大问题。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许启贤教授就曾撰文认为,克隆人在伦理方面存在三大问题:
人是通过男女两性繁殖出来的,如果人是在实验室里克隆出来的,这种无性繁殖的人就不是真正的人,克隆人使人的基本定义发生了改变,使人丧失了尊严。
克隆人会彻底搞乱社会人伦关系,夫妻、父子关系是最基本的人伦关系,搞乱了人伦关系,与这些关系相适应的道德也就消失了。
克隆技术若被一些“狂人”滥用,会产生一系列危害社会的严重后果。人们担心,一旦克隆人合法化,有人会利用克隆人生产器官、代替自己进行犯罪和恐怖活动等。
正是出于类似的一些考虑,早在2005年3月8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投票表决,批准了联大法律委员会2005年2月通过的《联合国关于人类克隆宣言》,呼吁成员国禁止一切形式的人类克隆,包括为研究胚胎干细胞而进行的治疗性克隆。
而在2003年12月,我国发布《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明确规定禁止生殖性克隆人研究,允许开展胚胎干细胞和治疗性克隆研究,但要遵循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