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大学生“要分”热 如何避免“夺分大战”中的“明争”“暗斗”?

2018-01-26 14:37:31来源:广州日报

大学生向任课老师要分,并非新鲜事。为什么要分?一方面,因为分数太重要。大学课程成绩价值千高校图书馆座无虚席,自习室里挑灯夜战,期末考试临近,大学生们又进入了紧张的备考状态。在这场“夺分大战”中,除了明争,其实还有看不见的“暗斗”。据《光明日报》报道,“要分”现象在大学里普遍存在,每逢期末考试前后,一些学生总会各显其能,希望老师在打分时“手下留情”。金——每学期的考试成绩与奖学金名额密切挂钩,大学期间的学业成绩事关保研、留学等终身大事;即便你无意继续深造,一张亮眼的成绩单也会成为求职战场中的重要砝码。当然,对于“学渣”来说也是一样,一些学生为什么硬着头皮求“通融”,因为怕挂科啊,考试不及格就可能拿不到毕业证、学位证,事关重大。

另一方面,因为能要到。如果要分全然无用,学生们也就不会“各显其能”,要分也就不会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当前,一些大学课程以“好过”深受欢迎,有的老师以好说话、通情达理著称,比如提前通过划重点、划范围等给学生“放水”,比如面对学生手下留情的请求,做不到残忍拒绝……

应该说,要分只是一个表象,其背后成因复杂,既有浮躁心态、功利心理作祟,也与教学管理制度密不可分。比如任课教师评分的自由裁量权很大,有的学生乐于跟教师搞好关系,通过投机取巧获得高分;比如在学生失范行为惩戒方面,考试作弊面临严惩,要分则游走在规则之外,只会面临道德的拷问;比如根据“评教”制度,学生可以为任课老师打分,进而影响老师的绩效考核,这也倒逼一些老师通过“送分”吸引学生选课,赢得学生的欢心……

对此应该怎么办?持续强化引导必不可少。“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曾经让教育家蔡元培痛心疾首的现象,如今在一些学生中表现得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学生正处于走向精神成熟的关键阶段,最需要正确的引导,而大学有义务帮他们扣好价值观的“扣子”,自觉向走捷径、投机取巧的行为说“不”。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完善制度。仅以课程考试来说,高校其实可以多多尝试。比如考教分离,任课老师承担教学任务,期末考试不再由任课老师全权出题,评卷人则由同系其他老师随机担任,压缩学生投机取巧的空间;比如建立抽查制度,由学校或院系抽查课程成绩,严防“送分”现象;比如在成绩录入、更改方面细化管理,避免老师“放水”、通融。至于更深层次的制度改革,高校还要持续完善教学管理,推行“宽进严出”的学业考核以及学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淘汰机制,让学生不再因为课程“放水”“送分”而任性。

阅读全文
    相关标签:
阅读(0) 编辑:ET005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的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其它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smxtougao@163.com
相关阅读
新闻热图更多 >>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