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还记得蔡美儿的《虎妈战歌》吗?临近幼升小,小升初,又到了虎妈们拼命的时候了,来看2016年的一篇旧文:
2016 年眼看就到年尾了,却没想到“魔幻历史剧”大放异彩,朴槿惠的闺蜜和希拉里的邮件苦了一众即将踏上高考考场的学生。美国大选结束,怎么看都不靠谱的川普(Trump) 走进白宫,当上了总统。对于这个人我实在不想说什么了,因为前几天大家都忙着讨论他的优秀儿女。哼,真是上赶着拍马屁。富二代的成功太不符合我们普通民众的家庭了吧,我觉得还是讨论点更实际的东西比较好。
说起家教,同样是在美国,星儿第一个想到的却不是川普和希拉里,而是一位虎妈。虎妈?莫非是《虎妈猫爸》里赵薇的严肃脸?不,“虎妈”这个词最开始是指另一个人。
提起 ”Tiger mother“ ,大部分老美都熟悉——蔡美尔,1962 年(虎年)出生与伊利诺州,1984年毕业于哈佛大学。2011 年她出版的《虎妈战歌》在西方引起极大争议,也在国内教育界掀起一股讨论热潮。如今她的两个女儿成功考上常青藤盟校,成为名校高材生。5 年过去了,回过头来再看看虎妈的教育模式,值得我们模仿吗?她的成功有什么秘诀?今天我们就一起好好分析一下吧!
时代杂志的《虎妈战歌》书摘列举了蔡美儿对女儿的十项戒律。
16岁之前不能做的事:
✔ 在外面过夜
✔ 参加玩伴的party
✔ 在学校里卖弄琴艺
✔ 抱怨不能在学校里演奏
✔ 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 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
✔ 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
✔ 在体育和文艺方面拔尖,其他科目平平
✔ 演奏其他乐器而不是钢琴或小提琴
✔ 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
书里的小插曲也可以看出虎妈的严厉:
书里的小插曲也可以看出虎妈的严厉:为了让自己 7 岁的女儿学会一首钢琴曲,逼迫孩子连续数小时的练习曲子,甚至连中间上卫生间都不允许。
蔡美儿在书中用“中国妈妈”指代东方家庭,认为西方式教育对孩子过于放纵,适当执行东方家庭的惩罚式教育更有助于孩子的未来发展。
书摘很快引来大量读者的争议,在美国引发一场关于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大讨论。有些家长认为蔡美儿教育孩子的方式过于严厉,简直是“虐待”孩子,压抑的幼儿个性,进而引申到对中国人潜力的讨论上,觉得这种家教手段就是亚洲人缺少创造力的根本原因。
但事实证明她的方式是成功的。这背后一定有什么被忽略了,客观分析虎妈的成功经验,才能揭露严苛家教下成功的秘密。
惩罚教育有必要吗?
2011 年《华尔街日报》刊登了《虎妈战歌》的部分节选,虽然引来诸多争议,因为她对孩子太残忍。但该书仍在当年获得半数以上的民众支持,他们认为这种严厉的教育方式正是美国家庭最缺少的。星儿也觉得严格要求对引导孩子行为发展是有极大帮助的。孩子由于缺少相关经验,往往分不清是非原则。用条条杠杠给孩子画出该做的界限,便可以减少孩子的犯错几率。看看虎妈答记者采访时的态度:
记者提问:有人对你不让女儿参加同伴聚会不理解。
蔡美儿:不参加玩伴聚会,是因为时间很宝贵,会耽误练琴时间。有一次,索菲娅一直央求说她想参加最好朋友的生日聚会,我心一软就答应了。可第二天早上她到家,没心练琴了。一盘问才知道,她一整晚都在听一位同学谈论对性的神秘尝试。我后悔让孩子接触这样的糟糕聚会。我觉得,没必要让孩子犯了错再学习。
惩罚的作用?
成年人拿熊孩子们没办法时抛出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外乎是动用武力。不听话,给点教训就记住了。毕竟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至理名言”之一就是“棍棒之下出孝子”。这也是为什么直到今天,孩子犯错时仍有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还是动用武力了。
但我们不能否认它的快捷有效性。它对幼儿行为的控制作用也是最直接。适当的惩罚有助于塑造幼儿更健全的人格。可家长们一定要认清的是:惩罚式教育不是万能灵药,知道什么时候用、怎样用才有效。
权威影响与平等对话
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椿寿一日正在吃早饭时,听见外面有锣鼓声,就放下饭碗往外跑出去了。他母亲看见他出去的时候,就喊着说:“椿寿!你跑到哪里去?快点回来!”说完,看见他跑的愈远了,就自言自语地说:“这个小孩子,野心这样重,饭都不要吃了。”歇了一歇,椿寿回来了,他母亲也不说什么。不过叫他赶快把饭吃好。
吃好了早饭,天下雨了,椿寿拿了书包正要上学去,他母亲看看天已下雨,就喊他说:“椿寿!你回来,穿了雨鞋去!”椿寿恐怕太迟,不愿意穿,就头也不回,一直上学校去了。他母亲看他也不回头,也随他去了。
到了日中,椿寿回家了。看见他母亲叫了一声“妈妈”。他母亲笑嘻嘻地回答说:“你回来了。”稍息,午饭烧好了,他母亲指挥他说:“椿寿!你把凳子摆摆好,我们要吃饭了!”椿寿响也不响,尽管独自在房间玩游戏。后来他母亲搬了饭菜出来,只得自己摆好凳子。午饭吃过之后,他母亲叫他去睡午觉,他也不去睡,独自在草地玩耍,他母亲也就随他去了。
上面的母亲对孩子多次使用命令,但都没有成功落实。长久如此,家长在孩子心里的权威自然会慢慢崩塌。随着孩子的成长,积压已久的逆反心理逐渐膨胀,为寻找更新鲜的刺激,幼儿很容易出现叛逆、自卑等常见问题。因此,家长权威不管何时都不能缺失。在教育孩子时做好权威影响与平等对话的平衡,孩子才能找到最舒适的成长空间。而看似强硬的虎妈也不是完全凌驾于孩子之上的。
记者问:你会退让吗?
蔡美儿:要视具体情况来定。有一次我们到俄罗斯旅行。在一家咖啡馆里,我让露露尝一下鱼子酱,她不想尝。对于我的坚持,她发疯似的说我恐怖。抓起玻璃杯砸碎在地上,说我如果不放过她,就砸掉所有杯子。我最终想清楚了,当她已经长大时,我应该把一些选择权还给她。这样的事情以后还有很多次,比如说,我同意露露辞去首席小提琴手的职务,改打自己喜欢的网球。
成功的教育都有优点可以借鉴。虎妈对孩子虽然严厉,但也并不是完全无理取闹。所有好的教育目的都是一致的,让孩子快速学习、成长,拥有良好的行为素质。
长时间以来,中国父母虽然能认识到惩罚对孩子外部行为的控制作用,却忽略了幼儿的心理因素。处罚效果取决于孩子怎样理解,家长需要分析孩子的行为动机和内心矛盾冲突。比如孩子犯错时,搞清楚孩子到底是“不自觉犯错”还是“知错也犯错”。
滥用处罚不能抵消孩子的错误,只会让幼儿下次更加小心,更注意手法。懂得聆听孩子的心声,分析情势,让孩子在权威影响下也不失平等对话的权利才是成功的家教。
虎妈真的很过分吗?女儿回忆童年很幸福
《虎妈战歌》这本书之所以会在刚发行时成为畅销书跟书中蔡美尔写到的严苛手段是分不开的。书里蔡美儿自称“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甚至有一次拒绝了两个女儿亲手制作的生日贺卡,因为觉得卡片做得太粗糙,孩子们没有用心,对她们说:“我值得更好的礼物”。对于崇尚自由的西方社会,蔡美儿的教育方式简直不可想象。
书里一定掺杂了为增加卖点而添加的夸张成分。但细读也会发现这本书不光是教训孩子的记录,也隐藏有虎妈对两个女儿的尊重和爱护。
现在 5 年过去了,蔡美儿的两个女儿都相继成为哈佛校友,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作为。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两个女儿都表示妈妈的严格教育并未给自己带来任何负面影响。
索菲亚和露露都称,父母很支持她们,她们的童年很幸福小女儿告诉记者,5 年来被问的最对的就是:“妈妈的严格管教有没有给她们带来什么心理负担,自己的生活是不是被妈妈搞的一团乱。”她回答说:“没有人逼一把的话,很多人就只能活出生命的 80% 。不管自己的极限是什么,有人推着总会做的更多一点。”而且现在长大了,父母对自己的事儿也不会过多干预。她们表示童年很幸福,以后一定会用同样的方式管教子女。
虎妈家教可以模仿吗?
虎妈家教虽然曾经引起中美两国关于家教的大讨论,但被大家忽视的一点却是这种惩罚式教育方式只适合幼儿早期教育。尤其是 10 岁以下的孩子。恰当运用虎妈式教育,会让孩子更加独立自主而不是懦弱胆小。大众习惯把虎妈的教育和溺爱式家教模式做对比。因为这两种教育方式有共通之处——父母帮孩子做出选择。但显然包揽式教育的效果要差多了。
“虎妈家教”最让人的担心的是“剥夺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变得胆小懦弱”。不过她的成功基于一定的社会背景。西方社会主张:挑战权威、打破常规、独立自主。处于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孩子一直在和严厉苛刻的父母斗争,所以即便虎妈对两个女儿的管教很残酷,也不会让她们失去自我。相反,更能刺激出孩子的反抗意识和独立思考。目前国内的大环境还是父母为大,权利盛行,绝对服从。想效仿虎妈的手段,恐怕要三思了。
如今两个女儿露露和索菲亚相继成为哈佛校友,并在各自领域有所作为蔡美儿的成功并不完全得益于严酷手段。她的老虎外表之下还有一颗慈母心。而她值得我们学习的态度其实是:孩子做错了事,就应该伤心。知道什么时候谦虚、什么时候负责、什么时候感恩的孩子才能在社会中更自由地成长。
2011年,蔡美儿在《华尔街日报》评论版答复读者说,关于教育子女,有多少家庭就有多少答案。我这种教育方式如果运用得当,绝对可以成功。所谓运用得当,是指父母必须用爱心、了解和参与,配合对子女的高度期望。这是父母教我的,我也希望传授给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