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江宁区一所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测试卷,第一题便出现一道“神题”。命题老师列出凤姐、如花、芙蓉姐姐、八班语文老师四个人的照片,让学生从中选出“谁最美”。
不出所料,坊间在这道选题面前不淡定了。有学生家长质疑说,考试题目一般都是命题者有针对性地考察学生是否掌握某个知识、具备某些能力,但这个考试“除了搞笑”,似乎看不出有什么考察目的和价值。江宁区教育局负责人亦认为,上述试题与课堂具体要求、相关单元教学内容,不太相符。该校蔡姓校长则说,刚毕业的年轻老师,有他的“创新性”,“可以理解”。
没错,按照我们守规守矩、不越雷池一步的传统思维,这道题出得有些离谱,可谓是一道“神题”。但在我看来,它未必没有存在的价值,没必要对其发力过猛,以致让难得的创新火苗顿时熄灭。
理由何在?其一,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始有了理性思维,他们能在“漂亮”的认知上继续延伸,走向较高的审美层级。而审美是带有哲学思考的复杂命题,它有“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综合评判,超越了脸谱化的单向考量。这个时候,让孩子开始思考“谁最美”,继而加以正确引导,就能够帮助他们建塑正确的审美观。
其二,每个学生,尽管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测验,但考试总会给学生带来或多或少的压力,让他们产生紧张情绪。虽然老师会进行疏导,但紧张依然是考试的影子。这道试题,想必没有标准答案,选谁都会得到10分。而且一上来,就能让紧张氛围得以稀释,纾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其三,我们总是质疑现在的教学,“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难题”,几乎成了教育的一根芒刺,什么时候触碰,什么时候就有无以描述的痛感。但是,为什么就不能允许老师有适当的突破,从形式到内容,从课内到课外,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养成发散式思维的习惯。这套测试卷中除了上述“谁最美”考题外,还有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再说,又不是正式的考卷,只是平常的单元练习,多些包容又有何妨?
如果非要做个比较,它比黄花岗起义第一枪是谁开的,第二枪是谁开的,第三枪是谁开的那道历史考题好多了。四选一中标准答案都是黄兴,因为书上说了,黄兴“砰砰砰”连开三枪,揭开了黄花岗起义的序幕。我们应该多些活跃思维的考题,少些死记硬背的程式。大师,没准就诞生在苹果为什么从树上坠落的思考之中。
据说这名命题教师,在大学期间就很优秀,也是以十分优异的成绩赢得江宁区的教师编制;平时工作踏实认真,对学生很负责任。“孩子喜欢他,家长信任他,是非常用心的小伙子。”这么优秀老师的尝试,不更应该宽以待之吗?(雷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