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董禹含)随着本市路侧车位电子收费试点推行,部分市民开始遭遇计时计费不准、街边自助缴费终端不能正常使用等麻烦。近日,有车主向本报反映,电子收费系统竟然将她的停车时间多算了十几个小时,需要多掏上百元停车费。截至记者发稿,这名车主“被欠费”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张女士的工作单位在宣武门西大街附近,这条街是本市视频桩电子收费试点之一。上个月,她在这条街上停了两个半小时,离开时收费员已经下班,她就直接把车开走了。过几天再去停,收费员告诉她,有一笔高达120元的停车“欠费”,停了近19个小时。
“根本没停那么久,停车费莫名多出100元!”张女士蒙了,电子收费怎么还出错呢?她告诉记者,当时停车管理员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记者了解到,在北京市现行的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中,并未对停车逃费做出具体处罚规定。而正在审议的《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草案中,则增加了停车人逃缴道路停车费行为的法律责任,不仅将处以罚款,还将纳入个人征信体系。
电子收费为何会出现计费错误?提供视频桩硬件设施的公司业务负责人表示,设备计费有误可能是网络不稳定导致,出现了数据回传延迟。他表示,如果对计费时长存疑,车主可拨打市交通委12328热线复查,通过查询视频桩抓拍信息证明自己实际离开的时间。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停车不规范,视频桩也会出现车牌识别不准的情况。“视频桩就照一个角度,车往前开一点或往后多倒一点,就拍不上车牌了,斜停更拍不上。”停车管理员说,这种情况下,得用手持终端扫描车牌才能计费。
在城六区和通州区各路侧停车电子收费试点路段,车主原则上需使用电子缴费方式,不再使用现金缴费。但记者走访多个试点发现,试点街道配建的停车自助缴费终端普遍还没有启用,加上多数车主对电子收费不熟悉,没有下载“北京交通”APP,也无法用手机自助缴费,因此通过管理员的手持终端结账仍是主要方式,有的还在直接用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