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一农户30年炒制面豆超千吨 陕州面豆引来国外代购

2017-11-18 13:03:28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赵守定将炒好的面豆倒进箱子中

□记者房琳实习生杜汶昊文图

讲述:土炒面豆手艺已传承五代

11月9日,大河报记者来到三门峡陕州区菜园乡东寨村,这里是陕州面豆的重要产地之一。

“可以了!开炉!”

在村民赵守定家院内,赵守定正被浓烟和尘土包围,炒锅带着面豆在泥坯砌成的炉体内翻滚着。将炉子下的出口打开,赵守定均匀地摇着过滤盘,夹杂在面豆中间的白绵土落下来,淡黄色的面豆也慢慢露出光泽。

记者拿起两颗塞进嘴里,酥脆异常,花椒香、芝麻香顺着舌头铺满整个味蕾,再加上淡淡的绵土味,满嘴都是朴实香味。

“我们东寨面豆的特点就是外形均匀,干净整齐,浓香酥脆。”赵守定手里捻着旁边盆子里的土告诉记者,炒面豆使用白绵土是当地的老传统,不会不干净,反而其中的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健胃消食、保健功能。

赵守定介绍,其所在的东寨村家家产面豆,他家的炒制老手艺传到现在已是第五代,也是村子里传承时间最长的。他从壮年时就开始跟随父辈学习炒制面豆,到如今也已快30年。“这几十年总共炒了超千吨的面豆吧!”赵守定说。

2012年,赵守定被命名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面豆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突破:新技术带来高收益

“如今新时代,咱们传统老手艺也要搭上新技术!”赵守定说。

2003年起,赵守定决定“跟上新潮流”,把传统的面豆制作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在不改变传统配方和步骤的基础上,自己研发设计出一套包括和面机、挤豆机、筛豆机等在内的新设备,并用电控滚动锅代替了传统铁锅,既保证了质量,也大大提高了产量、节省了人力。

赵守定介绍,没用新技术之前,一个人忙碌一整天,最多能炒出50斤面豆,出炉一锅就要花上近40分钟时间。“过去特别慢,产量跟不上需求,很多人要但是产不出来。”赵守定说,如今使用机器代替人力,10分钟便能炒出一锅来,一天500斤不在话下!

东寨面豆的销售方式是自产自销,作为生产面豆的专业户,赵守定每年除了固定为三门峡市区提供大量货源外,各季度都接收郑州、洛阳,甚至省外的客商下的订单,年销售面豆40余吨,收入也十分可观。“现在,我们当地的面豆也慢慢打出名气了,不少日本、泰国人也托人代购呢!”赵守定自豪地说。

赵守定还有一个愿望,希望能继续扩大规模,让面豆被更多人熟悉和喜欢。

阅读全文
    相关标签:
阅读(0) 编辑:ET005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的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其它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smxtougao@163.com
相关阅读
新闻热图更多 >>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