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靖华之父曹植甫

2017-10-24 12:01:29来源:卢氏县旅游局

曹植甫(1869~1958) ,名培元,字植甫,1869年10月17日出生于河南省卢氏县五里川镇路沟口村。20岁时,曹植甫在陕州考中秀才。以学识论,本可得到更高的功名。但他痛恶时政腐败,又怜家乡文化落后,便回乡教书。

1934年,曹植甫先生任教45年,时年65岁。卢氏西南山一带的学生聚会提议为恩师祝寿,并决定集资给老人建座教泽碑。鲁迅辗转收到卢氏山区寄来的有关曹植甫任教事迹的材料后,对植甫老人产生了深深敬意。同年11月29日,鲁迅抱病欣然命笔,写成《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当碑文寄到卢氏县后,曹植甫看后连连说:“是篇好文章,鲁迅不愧为当代文豪,对教育也颇有真知灼见。他懂得教育,体贴老师,但专指我曹某人,我实愧不敢当。他讲的这些赞誉的话,则真应该成为我的座右铭,终身服膺,件件做到,庶不辜负他的雅誉。这篇文章既然千里迢迢寄来了,却之不恭,就保存在我这里作个纪念吧。”曹植甫让人把乡民准备立教泽碑的碑石运到村中的水井旁,作为乡民们汲水用的垫脚石。

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在与曹靖华的谈话中提到了曹植甫,对老人表示了深深的敬意。

毛泽东问曹靖华:“你是河南什么地方?”曹靖华答:“豫西卢氏县人。"

毛主席又问:“卢氏,有位曹植甫先生……"

曹靖华没待毛主席问毕就答道:“那是家父。”毛主席很惊奇地说:“现在可弄清楚了,父子……”曹靖华接着就问主席:“家父一生在山区教书,从未出过门,主席怎么知道这名字?”毛主席答道:“我从鲁迅先生文章中知道的。鲁迅给他写过教泽碑文。那真是不朽之文,传不朽之人。可惜我不曾到过卢氏。有朝一日倘能到那一带时,一定去拜访他的。"

然而,毛泽东主席忙于国事,一生没有到达山区小县卢氏,成为历史的遗憾。

1935年秋,曹植甫受聘到汤河小学任教。位于汤河村边的汤池,是一汪由地层深处渗漏出来的热水池,含有硫磺质,温度很高。经请教有识之士,曹植甫对汤池有了更深层的认识,逢人就说:“这是一汪好水,不但能治皮肤病,还能治风湿、瘫痪、妇女病,真是能治百病,一汪神水啊!"

天赐一池圣水,本来应该造福全体山区人民的,当时却基本上是男人的专利。本地和远道而来的妇女,有的坐在路边,有的徘徊往返,不敢靠近。天然的温水池妇女不能享用,曹植甫认为这太不公平。一天,他用粉笔在汤池前面的青石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了两行大字:“男界:一、四、七、二、五、八。女界:三、六、九。”另在旁边写上一行小字:“凡在三、六、九日,妇女界来洗澡之日,敬请男同胞自行回避。"

从写字以后,每逢三、六、九日,该是妇女来洗澡的日子,曹植甫办完学校里的工作后,就到汤池来检查。通往汤池,进出只有一条路。他站在去汤池的桥上,监督着过往行人。遇到男人要过去,他就说明并劝阻。对那些硬要通过的人,他就义正词严的强行制止。妇女洗澡日,曹植甫还派小学生暗地里去保护。后来妇女们也敢在大白天去汤池洗澡了。村里也有人出来做工作,劝说那些不按时间来洗澡的男人。经过持续6年的不懈努力,“三、六、九”是妇女洗澡日,成了这个地区一条不成文的纪律,但十日归谁仍是有争议的空白点。解放后,曹植甫老人担任了河南省人大特邀代表。他在县人代会上再次提出建议,由当地人民政府作出决定,把十日定给女界。这样就形成女界三、六、九、十,即每旬男六女四的局面,直延续到今天。

1946年,从中原解放区突围的部队之北路主力来到豫西,创建了豫鄂陕边革命根据地,下辖若干个县委及组织,其中设在五里川的卢嵩县委、县政府为了稳定局势,搞好统战工作,更快地解决部队的吃粮穿衣问题,想请一德高望重者出面,开一次各界代表座谈会。经调查研究,县长黄涛若亲自拜访了曹植甫,托他担当此任。对共产党早就有所认识的曹植甫欣然应允。他执教多年,堪称桃李满天下。遍布五里川、朱阳关一带的学生,多是当地的开明人士和头面人物,他召之即来,会议开得较为成功。通过座谈,进一步贯彻了党的统战政策,使大家明确了形势,解除了顾虑,不长时间,全县筹粮300多万斤,解决了军队和地方干部的吃饭困难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曹植甫被选为河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特邀代表。1958年10月14日,曹植甫病逝乡里。1986年9月6日,经时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的杨析综批示,鲁迅所写的曹植甫先生教泽碑文镌石落成,矗立于卢氏县五里川中学的“尊师亭”内。

阅读全文
    相关标签:
阅读(0) 编辑:ET005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的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其它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smxtougao@163.com
相关阅读
新闻热图更多 >>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