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灭菌锅炉大多用燃煤做燃料,烧煤会造成大气污染,寻找替代燃料效果又不理想,那么,咋样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呢?”最近,卢氏县范里镇南苏村顺林合作社的王根锁正在潜心研究,努力攻克这个难题,他要在创收和环保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香菇种植作为卢氏县食用菌生产的一项传统产业,对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县部分地区树木繁茂,夏季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气候和资源优势非常适宜反季节香菇生产。”王根锁说。2012年6月,41岁的王根锁瞅准了反季节香菇生产这一市场空白,从老家官坡镇来到南苏村,他相中的是洛河岸边大片的树林。他多方筹措资金,注册成立了卢氏县顺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本着“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思路,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按照“五统一”(即统一基地种植、统一原材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栽培模式、统一收购销售)的标准化管理模式进行加工和销售,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扩大种植规模,提升香菇的品质。短短几年间,合作社建起了日光温室大棚54个、鲜菇冷库4个,购置了1台冷藏车。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王根锁的生意也是越来越红火,由顺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鲜菇产品销往西安、武汉、重庆、郑州等地,优质菇出口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面对取得的成绩,王根锁并未满足,他计划引进鲜菇速冻、充氮保鲜和真空保鲜技术,努力实现由初级农产品生产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转变,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拉长产业链条,拓宽市场销路。2016年,顺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反季节香菇种植达260多万袋,产值2670万余元,菇农年收入10万元以上;2017年,香菇种植300余万袋,预计年产值3000余万元。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是王根锁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5年来,合作社共带动周边县市600余户农户利用河滩林地从事反季节香菇生产,吸收当地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实现户均增加年收入2万元以上。
菇农的腰包鼓起来了,贫困群众得到了实惠,王根锁的心里乐了:“咱本身就是穷人家的孩子,如今有了点小成就,不能忘本,就想着咋样把香菇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卢氏香菇金字招牌,带动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牛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