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济美还在书里写道,“或许外人觉得我们在ARJ21项目上走得步履蹒跚,但正是这些逢山开路的过程,为C919大型客机乃至宽体客机的研制架起了高速路,他们可以在ARJ21-700飞机的基础上奔跑起来。”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为《一个国家的起飞》作的序中写道:“ARJ21项目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史,无论是针对争夺航空市场的博弈,还是寻找国家新的产业支撑的决策;无论是技术上的突破,还是工业化的思维,这个项目都将深深地影响每一个人,都将在制造强国建设历程中写下重重一笔。”
民机工业是一个保密性较高的行业,ARJ21飞机的研发、制造、试飞过程一直鲜为人知。澎湃新闻爬梳《一个国家的起飞》,提炼出ARJ21起飞背后不为人知的10个细节。或许,C919大型客机首飞的背后,也有类似的细节。
▲2007年6月28日,ARJ21全机对接。上海飞机制造厂,国产新ARJ21支线飞机机舱内部。 澎湃资料
注:以下内容选编自《一个国家的起飞: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
1,“‘干支之争’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生存之争”
中国的民机工业,除了争论不休的“大飞机”,还有更加激烈的“干支之争”、“对外合作与自主研制之争”和“东西之争”。
比如,作为运-10飞机的设计单位,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始终主张研制干线飞机。原中航商用飞机公司(编注:中航商飞,成立于2002年9月,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等15家企事业单位共同投资组建,总部设在上海,2008年5月整体并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陈绥宁认为:“事实上,‘干支之争’恰恰反映出我们的思想让然停留在‘我们只管造出飞机’这个旧有观念意识里,却忽视了发展民机产业最重要的一条规律是‘获得商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