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全球首个无现金联盟在杭州成立。联合国环境署、蚂蚁金服作为理事,和首批15家联盟成员一起,加速从现金到无现金支付的转化。
近些年来,随着手机支付的快速扩张,无现金社会的概念开始被频繁提及:无现金社会,也即以电子货币支付为主的社会经济模式。
如今在北京,带着手机几乎就能搞定一切支付:家门口的便利店、早餐店、菜店,正式点的使用扫码器进行无现金结算,随意点的贴一张二维码,顾客自己扫描就能自助结算,再不需要装一堆硬币。
有报道称,中国由此正在变成一个无现金的社会,并在这个进程中跳过信用卡。但是,并非所有场景都实现了无现金支付。北京晚报记者调查发现,地铁、公交、医院这些市民们天天打交道的地方,离实现无现金支付还较远;而北京作为旅游目的地,游客集中的景点与火车站,在无现金方面的尝试刚刚起步。
地铁站
充值买票均只支持现金
因为身无现金,白领小常(化名)最近在地铁里遭遇了一次充值买票无门的尴尬。
周四下午,小常下班后跟往常一样,打算乘地铁回家。过了安检到了闸机处,小常才发现公交一卡通里余额只剩一块多钱,刷不过去了。小常掏掏兜儿,发现身上只剩了五毛钱的钢镚儿。
因为嫌每天带包过安检麻烦,小常早已精简了一身的装备,从来不带大包出门,兜里只装一个小钱包,装着身份证、钥匙和一些零钱,外加一部手机:“以前身上装现金多,还带卡,现在在家附近或者公司附近,支付都扫码,钱和卡我都很少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