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他是快乐的乡村教师
从普通教师到教导主任,再从教导主任到校长,周爱武在长达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偏远而贫穷的磨口乡。
今年45岁的周爱武,家住卢氏县双龙湾镇西虎岭村。1991年8月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教学工作,被分配到卢氏县西南深山区磨口乡,一干就是23年。期间,他多次放弃回县城任教的机会,老师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学校换了一所又一所,唯一不变的,是周爱武不肯进城的一颗心。
“其实当时有很多进城机会,但我都拒绝了。”周爱武告诉记者,他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知道山区教育需要他,山区的孩子们需要他。其实,他之所以这么“执拗”,也是因为他一直在践行当时师范毕业时的誓言:“磨口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要为故乡建设添砖添瓦。”
2009年7月30日夜晚,暴雨下了一天一夜,全县大部分乡镇遭山洪袭击,周爱武所在的前虎峪小学也未免于难。学校的后墙被洪水冲垮,洪魔冲进校园,摧毁了三间教室兼办公室。听到这个消息,身为校长的周爱武不顾洪水肆虐,第一时间赶往学校。在学校重建时,他吃住几乎是都在学校,每天还要趟着浑浊的河水艰难地来往于学校与五里之外的乡村公路,腿被河里的树枝和荆刺划破,也顾不上包扎。由于每天都要往返于学校和乡里,他的腿伤开始发炎,流脓滴血,腿也开始浮肿。直到学校重建项目落到实处,他才松了一口气。
在周爱武的努力下,前虎峪学校先后完善了各类实施建设,整个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在他的带动下,学校的教学质量连年一直稳居全乡第一。
爱生如子,他是学生的“知心人”
2014年,周爱武妻子和孩子都生病了,由于乡下医疗条件的限制,他不得不放弃乡下教学岗位,回县城当了一名普通教师。
按照周爱武的设想,回城可以使家庭、孩子和工作都能兼顾,可是,自从他踏进县城行知双语小学那天起,就没能实现这个愿望。为了不耽误教学工作,他只得狠心把住院的妻子一人丢在医院,把生病的孩子丢在家里。说起当初的经历,这个中年汉子忍不住揉了揉眼窝。
周爱武在教学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业务上做到精益求精,更是爱生如子。有一次,周爱武去三门峡参加培训,离校不到一个星期,他班里的孩子都很想念他。就在他即将结束培训的前一天晚上,手机上突然收到了一条同事发来的短信。短信的内容是:周老师,你明天能回来吗?孩子们都想你了。当他培训归来,刚走进学校大门,孩子们见到他就都跑过来,紧紧地抱着他、拉着他,说长说短,那种场面让学校老师都羡慕不已。
直到现在,周爱武虽然不再负责班级的具体工作,但孩子们有什么事情,还会喜欢去找他谈心。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周爱武既是恩师,也是益友,更是父亲。学校里,要是别的老师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也都会去找周爱武,只要他一出面,孩子的情绪马上就会好起来。
热心助学,让百名贫困学子安心上学
在调入卢氏县行知双语小学工作后,城乡之间教育上的差距让他看在眼前,急在心里。“看到城里孩子比乡下孩子生活得优越,让我感到乡下孩子上学的艰辛,也更坚定了我帮乡下留守儿童的信心和决心。”周爱武说。
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周爱武经常利用节假日,去乡下走访学生,看望困难家庭,并为媒体和爱心人士提供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杜关镇显众村鲁家咀组智障患者任小豁的儿子任振洲,经由周爱武的走访并提供素材后,得到了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暖冬行动”栏目的采访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任振洲也成功得到资助,圆了上学梦。
2016年2月,周爱武组织成立了三门峡市爱心之家卢氏分会助学部。之后,他先后通过微信平台发出了4批资助学生的信息,并全部实现“一对一”成功对接,共资助学生100余名,发放资助金额10万余元。
在积极资助贫困学生的同时,周爱武还号召、引导社会爱心人士对全县在校的留守儿童进行精神和心理上的关爱。截至目前,他通过微信平台先后发了4批留守儿童信息,让40名留守儿童得到了亲情般的关爱。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从教26年来,周爱武始对教育的热忱始终不变,对同事的热心始终如一,对孩子的爱心无所不在。“做人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是一名人民教师,就要把自己的所学所知全部回报给人民,回报给社会。”周爱武说。(刘林 兀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