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是,林诚交给第三方的那篇论文,成功发表在《肿瘤生物学》上。“不幸”的是,这篇论文也成了此次被撤下的107篇论文之一。
采访中,林诚再三表示,此次撤稿论文事件定性应该是同行评议造假,不是论文造假,概念不同,性质更不能等同。“我可以保证,论文中的实验数据是真实的。至于第三方找到的论文评审专家,伪造同行评议,这个我完全不知情。”想想这件事,林诚有点无奈,“这就如同,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了保姆,结果没有想到,保姆把我的‘孩子’卖了。”
不过,目前,像林诚这样的医生想维权很难。“在论文代投和论文买卖方面,我国目前没有明确法律规定。关于论文买卖,现在只有教育部的学位论文管理办法中有相关说明,但指的都是学位论文。而且,现在第三方公司都是叫作科技服务公司,我们找不到处罚依据。”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调查组成员曾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期刊为什么不监管”
施普林格出版集团调查后,确实发现,与林诚类似的作者有不少,他们大多是通过“第三方”中介投稿。“‘第三方’中介对虚假同行评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出版界共同的‘敌人’。”安诺杰说。
2015年可谓中国论文“撤稿”大年,撤稿原因不约而同地指向同行评议环节。除了施普林格撤稿风波之外,2015年3月,英国现代生物出版集团宣布撤销旗下12种期刊43篇论文,其中41篇来自中国,撤稿理由是发现第三方机构有组织地为这些论文提供了虚假同行评审服务。2015年10月,爱思唯尔撤销旗下5本杂志中的9篇论文,论文全部来自中国高校或研究机构,撤稿理由是论文的同行评审过程被人为操纵。
不过,在与安诺杰交流时,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指出,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确实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但2015年撤稿事件发生后,出版集团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理应对此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