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葫芦娃”河南学艺,三门峡民间大师传绝技

原创2017-04-06 09:18:39来源:三门峡生活网 作者:侯青峡

三门峡生活网讯 北京“葫芦娃”河南学艺,三门峡民间大师传绝技。

北京“葫芦娃”,慕名来学艺

4月2日,三门峡市湖滨区高庙乡大安村农民根雕艺人南方家,简陋的工作室内迎来了一群远道而来的小客人。他们是来自北京通州区的12名儿童绘画爱好者,在北京葫芦娃儿童拓展俱乐部的组织下,利用短短的清明假期,千里迢迢慕名来找南方大师学艺来了。

一时间,简陋的工作室内挤满了好奇的家长和孩子们,一件件精美的根雕、树叶画、蛇皮画、石头画等作品令小朋友们大开眼界、爱不释手。看到孩子们学艺心切,南方大师为孩子们拿来配好的作画颜料、画材(树叶),并耐心辅导孩子们创作树叶画的方法、技巧。大师教得耐心,小朋友学的用心,不一会儿,12名小徒弟在树叶上勾画出心中最美的图画,天真的小脸上充满了快乐与收获的喜悦。

据北京葫芦娃儿童拓展俱乐部的张先生讲,他们从网络上看到农民艺术大师南方创作树叶画、蛇皮画、麦秆画、石头画、根雕等艺术作品的报道后,被这种独特罕见的创作方式所吸引,少于是便组织了首批12个北京家庭的孩子和家长,前来学习树叶画独特的创作方法,让小朋友开阔眼界,继承民间文化艺术瑰宝。

三门峡国际旅行社的李小姐介绍说,北京葫芦娃儿童拓展俱乐部由于初到三门峡,张先生与南方大师一时无法取得联系,于是便找该旅行社打听南方大师的地址,在李小姐的多方帮助下,很快便和南方大师取得了联系。当南方大师得知这些远道而来的12个孩子们的意图后,不假思索地爽快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并早早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画材和颜料。一路上,三门峡国际旅行社的旅游大巴载着12个家庭的家长和孩子们行驶在开往高庙乡大安村的公路上,车内飘荡着欢乐的歌声。

盛名之下 深感困惑

南方自幼喜欢雕刻、绘画、泥塑,祖辈三代从事木刻工艺。他推陈出新,创作出麦秸画、树叶画、蛇皮画、石头画、奇石收藏等民间艺术作品,深受豫晋陕及周边地区各界人士的青睐。村民眼中不起眼的石头,烧火用的树根、麦秆、树叶等在他的眼里都变成了宝贝,经过他的巧手精心雕琢、打磨,一件件郁郁如生、形态各异的艺术品便会呈现在你的眼前。他的作品《陨石》曾荣获第14届黄河旅游节知名文化产品暨奇石根艺展评奇石类银奖、《寿星茶台》曾荣获三门峡市第四届知名文化产品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根雕金奖、树叶画《毛泽东》曾荣获第二届三门峡市知名文化产品称号等各类奖项。他的作品深受豫晋陕及周边地区各界人士的青睐,但盛名之下,他却不能养活家人和自己,这让他深感困惑。                                                                                                          “不务正业”  痴心不改

今年62岁的南方是三门峡市湖滨区高庙乡侯村的一位农民,他久居深山,性格木讷,少言寡语,为人憨厚,在村民的眼中他不务正业,他到处收集麦秆、树叶、树根、石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关就是好几个月,地里的农活指望不上他,多年来都靠他的妻子和老母耕种,他不善言谈,他的心里面只有那些树叶、树根、和石头,整天就知道捣鼓那些村民眼中一文不值的玩艺。

创作树叶画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1998年,南方慕名前往洛阳白马寺游玩,听寺院的方丈说最早的经文是树叶经文。回到家里,凡事喜欢琢磨的南方想到以前的人能在树叶上写字,为什么我不能在树叶上作画呢?于是,他采集来各种树叶,放在报纸里压平、烘干,作为绘画材料,但事情并非他想象得那么简单。树叶的表面有层天然保护膜,极不容易进水,也不容易着色。最终,南方以失败告终。从此,如何在树叶上画画成了他挥之不去的心病。

2005年的一天,南方看到《天气预报》上的树叶动画及树叶上的瓢虫,再次激发了他创作树叶画的兴趣。为了除去树叶表面的天然蜡质层和斑点,他把家里的肥皂水、洗衣粉、碱面等一一拿来使用,然而却怎么也“洗”不掉上面的蜡质层,换上石灰后,稍有效果,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后来,南方凭着上高中学过一些化学知识,琢磨着用化工原料试试。为此,南方到图书馆翻阅了大量资料,又向一些化学老师讨教,但都未得到满意答案。不甘心就此放弃的南方开始买来一些化工原料,尝试着做起了试验。由于原料比例很难把握,他的手被烧得生疼,有时还被烧得脱了层皮,但他全然不在乎。

历经磨难 终成正果

功夫不负用心人。南方用了3个月的时间,经过上百次试验,终于成功将树叶上的蜡质层和斑点褪除。然而,让南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些经过特殊处理过的叶子是“雪花枕头”,中看不中用。由于树叶上有很多凸凹不平的脉络,吸色性极差,根本画不成完整的画,这让南方痛苦万分。

当时村里的人已开始种麦,而他家里连买化肥的钱都没有。家人、亲戚、邻居劝南方干点别的事儿,这样也比他在家瞎捣鼓强。大家的不理解和劝告,并未阻挡其研究树叶画的浓厚兴趣。为了解决创作树叶画的经费,每天天不亮,南方就开始在村子附近捡拾破烂,一个月下来竟赚了600元。有了钱,南方重新开始做起了实验。这次,他尝试着在染料里添加了醋。没想到,原来横亘多年的问题迎刃而解,这让南方精神为之一振。他一鼓作气,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把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画在了树叶上。树叶画由此宣告“诞生”。

身处窘境 后继无人

南方出名了。他的麦秸画、树叶画也成为当地民间艺术的代表,天南海北的人开始慕名请他去作报告,并展览其作品。2008年10月和去年3月,南方两次赴郑州展览作品,前后花费了6000多元,这对于一位专门研究民间艺术的农民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后来,当开封、南阳等地市邀请其参展,都被南方婉言谢绝。

前几年,南方78岁的老母亲因病住院,南方竟拿不出一分钱给母亲看病,他只好向几个妹妹要钱,最终老母亲医治无效病故,这让他十分内疚。

南方的民间艺术作品渐渐远近闻名,他精心制作研究、传承民间工艺的事迹,曾先后被国家、省、市等媒体所报道,他创作的树叶画《毛泽东》《寿星茶台》《陨石》等多幅作品也曾多次获奖。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已经花甲的南方,眼睛开始变得不好使了,他想把自己的手艺传承给喜爱民间艺术的人,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未成功。他创办了南方民间艺术中心,但收效甚微。前年冬天,两个年轻人从外地慕名而来向他拜师学艺,当他们看到南方的家庭情况后,什么也没说就默默离开了……

孤独守望 执着坚守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在改善,生活方式在改变,大批富裕起来的农民纷纷进城购房居住,村里面仅剩下为数不多的留守老人。为了生存,买不起房的南方只好搬出大山,长期租住在高庙乡大安街的几间破瓦房里,凌乱、简陋的屋子里,除了几个树疙瘩和简陋的雕刻工具外别无他物。在村民的眼里,南方属于不务正业的人,而家人对他的创作也不支持。南方手里没钱,养活不了一家人,又用什么“养活”自己挚爱的民间艺术品?

为摆脱困境,他曾试着到当地的庙会上靠现场为进香还愿的香客制作一些小巧玲珑的护身符、佛珠等艺术品来换取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但忙碌了一天的他经常赚不到钱,因为都是乡里乡亲,憨厚朴实的他不好意思要钱,索性就把剩下的工艺品免费送给乡亲们。正当他的生活举步维艰之际,几位慕名而来的外地客户带着檀香木专程前来让他制作佛珠等工艺品,于是他渐渐有了每天数百元的加工费,由于南方制作的工艺品构思巧妙、做工精细,很快便赢得了远近客户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客户上门找他加工工艺品,他的门前经常停满了全国各地不同牌照的车辆。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他购进了木珠机、打磨机、抛光机等设备,工作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好几倍,收入也逐渐稳定下来,慢慢走出了困境。

看到曙光 重燃希望

如今,随着社会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剪纸、皮影、麦秆画等传统民间艺术正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大量民间艺术面临后继无人的艰难境况,民间传统文化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南方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北京葫芦娃儿童拓展俱乐部的张先生说,此次拓展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受到了众多孩子和家长的好评 ,今后该俱乐部还会继续和三门峡国际旅行社合作,组织更多的北京“葫芦娃” 来三门峡向南方大师学习树叶画、麦秆画等传统民间艺术。北京“葫芦娃”的不期而至,让困惑多年的南方看到了自己挚爱的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曙光,他表示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艰难,自己都会一如既往地坚守下去,还会毫不保留地将树叶画、麦秆画这一民间艺术传承和发扬下去。(文图 侯青峡)

阅读全文
阅读(0) 编辑:薛睿倩
版权声明:本文系三门峡生活网原创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转载须注明“稿件来源:三门峡生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新闻热图更多 >>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