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一条静静流淌的河。蒲剧,一支慷慨激昂的歌。她传遍了黄河南北,在古老的陕州大地上久久回响。
蒲剧是陕州区最早流行的剧种,俗称“乱弹”,民国十八年编纂的《河南新志》称为“陕州梆子”,新中国成立后随晋南定名为“蒲剧”。清道光年间,陕州(原陕县)已有了蒲剧戏班,光绪以后,蒲剧班更是遍及各地。
陕州蒲剧扬美名
“1950年,中共陕州地委宣传部长蔡迈轮鉴于陕州群众喜爱蒲剧,特委托陕州专区文教馆长李树滋筹建陕州人民剧团。”原陕县宣传部副部长刘贵元说。
1952年7月,陕、洛两专区合并,剧团留交陕县,改名“陕县人民蒲剧团”。当时,蒲剧团演员阵容强大,行当齐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欢。
人称“高杆红”的苏安理,文武并重。他在《斩貂蝉》《出五关》《挑袍》《困麦城》等剧目中饰演关羽,有“活关公”之称。1956年洛阳专区在灵宝举行文艺汇演,陕县人民蒲剧团演出整理改编传统戏《八件衣》,被推为洛阳专区代表队参加河南省首届戏剧汇演。王戊寅专门表演了《八义图》的《朝房》,受到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田汉的接见。荆子周人称“小汉红”,进入陕县人民蒲剧团后,先后主演《打临潼》《辕门斩子》《骂殿》《金沙滩》等剧目,以做工精细、字正腔圆闻名。他演《游龟山》饰田云山时,创造了弹须打帽翅等绝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将他的蒲剧唱腔录音播放,深受听众喜爱。
名动梨园唱新声
1978年,陕县人民蒲剧团重新恢复,对过去的艺人落实了政策,让他们返回舞台。2016年,陕县撤县设区后,更名为陕州蒲剧团。
石新萍在1955年参加陕县人民蒲剧团,成为建国后的剧坛新秀。她主演的《迎春台》《社长的女儿》《龙马精神》《三进教养所》等现代戏剧目,被省广播电台、电视台录音录像播放。这个时期陕县人民蒲剧团打造了《石门谷》《迎春台》《编草帽的姑娘》《三进教养所》《山婶学车》《一袋枣》《霜晨花》等一大批优秀剧目,为陕县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6年7月,陕县县委、县政府决定把洛阳地区戏校陕县蒲剧班31名毕业学员充实到蒲剧团。整建后的蒲剧团由70人组成,仅用40天时间就恢复排练传统戏9个、现代戏1个。1990年初,剧团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接受了山西省振兴蒲剧汇演组委会的邀请,代表河南蒲剧参加山西省振兴蒲剧汇演。参演剧目是现代戏《县长的家政》,获汇演最高奖综合治理奖、剧本奖、舞美奖、导演奖,演员获二金二银的好成绩,演出在山西电视台播出。
改革春风绿满园
“1993年初,蒲剧团新班子采取外聘人才内部整顿的办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改革分配办法,完善规章制度,剧团经营状况逐渐好转。”陕州蒲剧团团长任建民说。
1995年10月17日,以法国“拉维菜斯”文化公园艺术部负责人达尼埃尔·博道斯为首的艺术考察小组特地到山西运城市北相镇观看了该剧团的演出并进行了艺术交流。
1997年陕县人民蒲剧团以新编现代戏《黄土地红苹果》参加三门峡市第二届戏剧汇演,获编剧一等奖、导演一等奖、音乐创作奖,剧团获演出金牌奖。在2003年三门峡市青年演员大赛中,参赛6个剧目,获得4个二等奖、2个一等奖的骄人成绩。在2003年首届中国戏曲红梅奖河南省青少年演唱大赛中,任建民获金奖。2004年元月在河南省文化厅组织的县(区)剧团演出剧目比赛中,获演出剧目奖,有两人获得二等奖。此后,辛惠、姚金武等3位演员又分获第二届中国红梅奖大赛河南赛区的金、银、铜奖。
2005年,三门峡市举办戏曲大赛,陕县人民蒲剧团创作的大型现代戏《黄河弯弯》获得金奖。2006年,《黄河弯弯》参加河南省首届县区级文艺团体戏剧大赛荣获金奖和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2009年,陕县人民蒲剧团整理改编的大型古装剧《孙安动本》获得河南省第二届县区级文艺团体大赛金奖。2010年,《孙安动本》又获得了黄河戏剧奖三等奖。2013年,《人间第一情》获得河南省第三届县区级文艺团体大赛金奖。2017年3月22日,《孙安动本》在郑州参加河南省稀有剧种展演活动,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报道。
继往开来谱新篇
“陕州蒲剧团的发展,离不开一大批幕后工作者,他们在编剧、音乐设计、导演、舞美人才方面造诣颇深,为剧团今天发展提供了支持。”陕州蒲剧团副团长姚金武说。
近年来,陕州蒲剧团先后创作整理演出了《黄土地红苹果》《黄河弯弯》《孙安动本》《吵闹亲家》《白奶奶醉酒》《上官婉儿》等一大批优秀剧目。李树滋改编的《失街亭》由北京宝文堂书店出版单行本,张新秋编剧的《县长的家政》《风流才子》等剧目久演不衰,为戏曲百花园增添了春色。
陕州蒲剧团的演员多次登上《梨园春》舞台,剧团乐队多次为《梨园春》进行伴奏,扩大蒲剧在河南的影响。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中国戏剧》、《当代戏剧》等媒体杂志都对陕州蒲剧团做了专门报道。
陕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蒲剧艺术发展,成立了陕州蒲剧保护传承中心,将文化惠民活动列入财政预算,全力支持新剧创作。2012年对蒲剧团排练场地进行改造;2014年蒲剧团从市区迁至三门峡西办公,区政府为蒲剧团解决一栋宿舍楼和排演大厅;2014年成立陕县蒲剧保护传承中心,并多次组织人员赴省演出。陕州蒲剧团每年“送戏下乡”300场,政府买单200场,使戏剧艺术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
陕州蒲剧团,这支活跃在豫陕晋黄河金三角地区的文艺劲旅,成为陕州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陕州蒲剧人团结奋进、敬业爱岗、无私奉献,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昂扬的精神,阔步迈向阳光明媚的梨园春天!(刘云 肖伟 刘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