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神奇的村庄,在消失之前你应该去一次!

2017-02-16 11:20:12来源:一点资讯

走进这个村子,看不见房子,也看不见人影,但是又有听得见的热闹,藏着你想象不到的神奇!

△远望

△近看

这个村子就在中国,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的陕塬上,星罗棋布的村庄散落着数以万计的奇特民居——地坑窑院,看到这种造型,打心底的想说一声老祖宗就是厉害。

下面就一起走进三门峡的地坑院——地平线下的风景。

没有遇见之前并不知道这个地方的特殊,当你真的踏上这片土地时,你才能发现地平线之下别有一番天地。

一个深坑,四周的几间窑洞,就构成了这样神奇的住所,也让整个村子形成了“远看见树不见村,临近闻声不见人”的景象。

院里栽种树木,地坑院掩映在树木林荫之中,鸡犬之声相闻而不相见,人声嘈杂而影踪全无。天然节能、独具匠心,地坑院在黄土高原天然黄土层下孕育悄然生长。

有专门的走道通向地面,有专门的排水设计,你所担心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独特的文化给了他们不一样的童年,这不仅仅是住所,也是一份乡愁。

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

本该如想象中荒凉的地方,却处处盛开神奇的文化,颠覆想象的事实,给了视觉的惊艳,才会让人着迷!

除了独特的建筑,这里的文化更是让人不由得想踏上这片土地。

相传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侵华逃难途径此地时,当地农民给她做了“十大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亲口夸赞“十碗席”“十全十美”,此后“十碗席”名声大震。

“五次剪纸框框手,手拿小剪纸上走;上剪一朵红牡丹,下剪蜜蜂闹花园。”

德国人鲁道夫斯基来到这里做了这样的评价: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的特色文化正在消逝。

尽管地坑院通风条件差、光线也会灰暗压抑,但是对昔日贫穷的山民来说,这样的建筑是再理想不过的了。

但是年轻人不断接受到电视里林立的高楼大厦的诱惑,盖起了砖瓦房和小洋楼,地坑院日渐凋零,有的已经塌陷,成了一片废墟。

这样独特的建筑正面临着消亡,有人认为,地坑院占地面积大,浪费土地。如一个地坑院占地1亩至1.5亩,1万多个地坑院至少占地1万余亩。

当地稍有条件的家庭先后离开了地坑院,目前只有住惯地坑院的一些老人还坚守在那里。

直到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坑院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奇迹,记载着当地居民的一段历史,应该坚定不移地保留下来。

她是“世界生土建筑的绝妙之笔”,她也是“刻在大地上的符号”。

她就在那里,等着你去发现~!

地坑院(民居)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坑院,当地人称为“天井院”、“地阴坑”、“地窑”,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4000多年的历史了。

地坑院在河南三门峡陕县、山西运城、甘肃垅东的庆阳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其中河南三门峡境内保存的较好特别是在陕县东凡塬、张村塬、张汴塬这三个高台平原地带,许多村民仍居住在地坑院里,至今仍有100多个地下村落、近万座天井院。现存最早还住人的院子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已住过六代人以上,保存较好的村庄有张村塬的人马寨和庙上村等。

地坑窑院建造十分巧妙,颇具匠心,窑洞与大地相通,卧于大地之中,随大地脉膊跳动,实用价值具有防震功能。艺术功能方面从上往下看,整个窑院为方形,站在院中间看天空,天似穹窿,是天地之合的缩影,体现出方园之美,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反应,是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共生的典型范例。

将为您减


阅读全文
阅读(0) 编辑:张桃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的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其它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smxtougao@163.com
相关阅读
新闻热图更多 >>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