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组报道20世纪50年代三门峡大坝开工建设的老报刊被翻拍成照片,在三门峡微信朋友圈“走红”,不少网友广泛关注并称赞,这些老报刊的搜集者是三门峡市三人形象策划公司总经理李鸿雁。
2月14日上午,记者见到李鸿雁时,他正在整理近期淘到的“老古董”——小心翼翼地将一张张泛黄的报纸、海报折叠起来,放进塑料袋里,然后整齐地放在书桌上……
“这些都是我这一年多来搜集到的,有老报纸、杂志、海报、书籍等共计上千套。”李鸿雁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这些资料。
今年54岁的李鸿雁自小在湖滨区高庙乡大安村长大,一直到20岁才离开。打小就看着那些每天奋战在三门峡大坝上的建设者们,李鸿雁内心对他们充满了尊敬。到三门峡市区工作后,李鸿雁又亲眼见证了三门峡的发展壮大,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2017年是三门峡建市60周年,从事文化工作的他产生了通过搜集老资料,留住三门峡更多城市记忆的想法。
“我想用这些‘老古董’向这座城市献礼。”李鸿雁告诉记者,这些“老古董”来之不易。2015年8月,他开始搜集与三门峡城市建设有关的资料,走访了许多参加过三门峡大坝建设的老职工。由于年代久远,老职工家里的资料大多弄丢了,几无收获的李鸿雁无奈之下,开始在网上四处打听,并通过高价购买的方式进行搜集,没想到竟然收获颇丰。
“最满意的要数淘到了记载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的两期报纸——1957年4月14日的《大公报》和《辽宁日报》。”记者看到,当天的《大公报》头版头条刊发社论《征服黄河的第一步》:“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了。在三门峡工地,昨天举行盛大的典礼,宣布这个伟大工程的开始。这是征服黄河的第一步……”紧挨着头条位置,刊发的是新华社稿件《河清有日 千年宿愿将实现 三门峡水利工程开工》,大篇幅介绍了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的详细情况。还有当天的《辽宁日报》头版也以《三门峡水利工程开工》为题进行了报道。“这份《大公报》是去年5月拍到的。”李鸿雁说,当时他在网上搜索到这份报纸时,异常兴奋,心想无论如何也要买到。于是,他和另外的买家在网上加价竞拍,经过几天时间的“较量”,李鸿雁最终以300多元拍到,为此,他兴奋了很长时间。
李鸿雁淘到的另一个“宝贝”是记载着歌曲《三门峡大合唱》的《人民音乐》杂志。首届中国(三门峡)黄河大合唱艺术节期间,李鸿雁从一位来自北京的音乐家那里听说,20世纪50年代,一位名家专门创作了一首名叫《三门峡大合唱》的歌曲。李鸿雁立即想到,如果能找到《三门峡大合唱》,在黄河文化旅游节期间一起大合唱的话,岂不是棒极了?于是,他开始四处搜寻,终于在一家旧书网上搜到了1958年第12期《人民音乐》杂志,其中对《三门峡大合唱》进行了大篇幅的介绍和评论。随后,李鸿雁花了500多元将其淘回。当他拿着那本发黄的杂志时,心里甭提多激动了。
“大军开到黄河边,要和黄河比长短,禹王又来劈三门,今天的禹王千千万……”李鸿雁指着杂志中的《三门峡大合唱》介绍,这首歌曲由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瞿希贤合作写成,中央乐团为当年国庆节献礼而首次演出,当时也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音乐节目中广播过,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改造黄河的壮举,揭示了劳动人民战胜大自然的英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城市名为题创作的音乐大合唱作品。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李鸿雁还找到了一些有关“解放三门峡”的老资料。最让他得意的是一份1961年1月1日的《人民日报》,在7版以《挺进豫西》为题,整版报道了1947年陈谢大军强渡黄河的详细情况。另一份是他花了800多元淘到的《东北日报》,也报道了“解放三门峡”的情况。
不仅如此,每次淘到一份“老古董”,李鸿雁都会根据资料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一些具备采访条件的还要去采访。“我们已经采访了其中的很多内容。”李鸿雁说,在采访过程中也了解到了很多以前不曾了解的内容,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城市资料。
“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采访结束时,李鸿雁表示,他将继续收集和三门峡城市有关的“老古董”,“这些资料弥补了现有档案中的不足,让更多见证着三门峡发展的东西保留下来,从而留住更多的城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