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这些村名原来是这样来的

2016-11-19 17:00:32来源:三门峡微事

三门峡很多村子叫“屯”“营”,如丁官屯、长子营,这些村是怎么来的?其实,这些村子大多与明代移民有关。

“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在黄河下游地区流传数百年的民谣,在三门峡各县(市)、区也是妇孺皆知,许多家族都在族谱上记载着明朝初年洪武、永乐年间从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有的还记载着具体的街巷、村庄名字。官修史书和民间家族修谱共同记载着这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移民故事。

元朝末年,兵荒天灾连续不断,河南是重点地区,大面积土地荒芜,人口稀少。明朝初年,与河南邻近的山西地狭人众,朝廷决定自山西往河南移民。

特别是民俗方面,在移民群体和他们的后裔中留下了许多独特的生活习俗和生理特征。

一是复合型的小脚趾。民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押解官为防止移民中途逃跑,就强行把他们的鞋子脱掉,在他们小脚趾的指甲上砍一刀作为记号,止血痊愈后,小脚趾指甲就变成了复合型的了。另一种说法是当时政府规定家有两个儿子以上的民户,留下小儿子以备养老,其他儿子统统迁出。骨肉分离之时怎能割舍,母亲为将来能够找到儿子,就把被迁徙儿子们的小脚指甲咬成两瓣作为标记。这种生理特征,作为大槐树移民的遗传基因,也遗传给了他们的后代。

二是“解手”的说法。这些移民和押送的官兵都是徒步进行的,移民双手被反绑在身后,被一根长绳索连成一串。由于长期漫长跋涉,使他们逐渐养成了背着双手走路的习惯,而他们的后代也在耳濡目染中沿袭了这一生活习俗。押解途中,人们需要大小便的时候都要请求押解官员解开被绑着的双手才能完成,于是一有人喊“解手”,人们就知道行进队伍中有人要大小便了。久而久之,“解手”就成了移民群体中大小便的特殊代名词。

三是同族不同姓。为防止移民在迁入地聚族而居,形成新的家族势力,影响社会稳定,明朝的移民条律规定,凡同宗同姓者不能同迁一地。然而这些移民为了避免骨肉的再次分离,纷纷被迫更姓易名,于是就从一些家族中分离出多个姓氏,这样大家才能够邻村居住,长相往来。而那些不愿更改姓名者,只能骨肉分离、天各一方,被异地安置了。

四是以姓氏命名的村庄。移民所建村落,大都以“屯”命名,其中尤以“姓+屯”为多。在三门峡地区,迄今存在若干以“官”“屯”命名的村落。这些移民到达迁入地后,原籍的官员也随着移民以“营”“屯”为基本单位定居下来,形成一个个新的定居点。移民初期,一个家庭往往占有非常多的土地,一开始人丁较少,经过两三代人的生息繁衍就会形成一个村庄。这些村庄多以姓氏命名,有的以故土的县名为名,如丁官屯、张村、李村、随官屯、屯留营、长子营等。

阅读全文
阅读(0) 编辑:张桃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的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其它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smxtougao@163.com
相关阅读
新闻热图更多 >>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