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再相见。】
我是一个恋旧的人,对于那些曾在我生命中留下过的人和事,我都会极端怀念。
对于旅程,在近两年如此疯狂的爱上行走的同时,那些曾经去过的,那些曾在生命中留下痕迹的地方,就更加值得我再重走一遍,与其说是故地重游,不如说是追忆那些逝去的时光。
十年有多久?
好像不过是一首歌的时间,又好像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人和事,爱和恨。
十年前还是无忧无虑的小学生,十年后已是即将工作的大学生。
十年前还只会跟着哥哥姐姐后面听十年,十年后已是在别人的歌里唱自己的人生。
于是,这样看来,十年,是个漫长的岁月。
印象中的周庄,是众多人的熙熙嚷嚷。
这些年太多人和事霸占了那些被尘封的记忆,对周庄,除了人多,除了万三蹄,除了怪楼,基本印象全无。
说是回忆,不如说重新发现美景。
周庄,位于苏州昆山。
这里是江南著名的水乡古镇。我一直认为水是古镇的灵魂,而周庄里大大小小的河道和数不清的小桥正好将水乡的气质发挥到极致。
秋末初冬,江南并非出行的好选择,我却仅仅因为看了周庄青年旅舍的照片而萌生出想去那里待上两日的想法。
出行前手绘了几张古镇的速写,带着画笔看世界,这已经是这几年我最喜爱的事情了。
便是这一家青年旅舍吸引了我。
古镇的老房子,门外的墙上多是绿色植物,就算身处冬季也洋溢着浓浓的生命力。
【古道西风未见瘦马,小桥流水确有人家。】
古镇的房子大多依水而建。
以前的水清澈,所以家家都有台阶至水边,可以洗衣洗菜。
现在的水也变了,时代也变了,窄窄的河道上太少见船只了。就算有,也不过是游客当做新奇的体验。
小镇太安静了,安静的我只能听到自己的快门声。
【陈逸飞画中的双桥】
陈逸飞与双桥,双桥油画与世界。
周庄的出名和陈逸飞先生的油画有着莫大的关系。
1984年,旅美画家陈逸飞以周庄双桥为素材,创作了一幅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他将油画和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手法相结合,表现了姑苏的小桥流水风情。
是陈逸飞先生发现了这个曾经闭塞的小镇,把这么美的江南风情带到了全世界。
【喝一碗阿婆茶,聊一聊过往的三毛】
品茶看留言,突然想到贾平凹的:“有客清茶待,无事乱翻书。”
在这怀旧的茶馆里,品一壶清茶,听一曲评弹,写一段白话,将流光抛散,做一个晏然自处的闲人。
喝茶有时要的就是这样悠然自得的心境。
若是下雪天,泡一杯清茶,生一个炉火,边喝边聊天地,这日子,倒是过得美哉。
【品茶 读三毛】
第一次读三毛的文字,好像是《梦里花落知多少》。最早是文章的名字吸引了我,读完文字,对于这样一个可以写下如此文字的女子充满了好奇。
三毛曾来过周庄
周庄曾有位作家和三毛通过信,并开了【三毛茶楼】
在周庄,有太多太多的茶楼,有装修的很豪华的,也有很小资情调的,放在这样多的茶楼中,三毛茶楼就显得有些“落寞”了。
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
慢慢的上楼,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满墙张贴的和三毛的来往书信。
随意而坐,泡上一杯阿婆茶,听着那过往的故事。
婆婆拿来留言本,可看可写,随手翻阅,大多人都和我们一般,因着三毛而来。
不可免的也写了一些留言,等待着陌生人翻阅,体味一分那时的心境。
从茶楼出来天已黑,原来不知不觉谈天说地这般久。
小店的饭香已飘满整个小镇,这时的周庄,多了一些“市井”的味道。
【入夜。】
入夜后的周庄,整个小镇恢复了过往的平静。
很多店家也都早早关门回家。我们慢慢走在归去的道路上。
青旅的河对岸,是安静的清吧。不多时传出木吉他的弹奏声和歌者低沉的嗓音,若隐若现的歌声伴随了我们整个上半夜。
初中时曾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像多数江南小镇一样,得坐船去才有味道。我约了两个朋友从青浦 淀山湖 的东南岸雇船出发,向西横插过去,走完了湖,就进入了纵横交错的河网地方。在别的地方,河流虽然也可以成为运输的通道,但对普通老百姓的日常行旅来说大多是障碍,在这里则完全不同,河流成了人们随脚徜徉的大街小巷。一条船一家人家,悠悠走着,不紧不慢,丈夫在摇船,妻子在做饭,女儿在看书,大家对周围的一切都熟悉,已不愿东张西望,只听任清亮亮的河水把他们浮载到要去的地方。”
余老说坐船去才有味道,那种泛舟而来,邀友人煮茶共饮,漫谈人生,遇见河道或窄或宽,看不一样的美景。只可惜,我们坐船再也没有那般意境,为游而游,不如不游。
好像不过二十年前,那时的河水还是清澈的,那时的周庄还很古朴,那时的游人还很少,于是余老见到了真正烟雨河流中的江南小镇,浣纱河边,那是那里的人们最初的生活状态。
但幸好,周庄的桥,周庄的水还在,还有泊在河道的船只,默默的守护着小镇里一些沉睡未醒的梦。
黄昏的周庄,似一位平淡的过客,收藏一切温婉的美景,又遗忘一切擦肩而过的过客。
若干年后,在温暖的午后,追忆那一段似水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