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意念控制、虚拟大脑 互联网“黑科技”正让科幻成为现实

2016-11-17 15:34:31来源:经济参考报

无人驾驶、意念控制、虚拟大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这些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科幻概念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6日在浙江乌镇召开,“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此前开幕,来自全球310家企业参展,大会集中首发和展示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成就和国际前沿、引领未来的全球互联网创新技术成果。互联网“黑科技”将深刻改造日常生活。

无人车:让生活更便捷

乌镇子夜路延伸段,17辆蓝白色相间的百度无人车一字排开。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百度无人车在国内首次在全开放城市道路的复杂路况下,实现全程无人工干预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

“在专业衡量体系中,L4级意味着产品已经达到完全自动驾驶的标准,是自动驾驶专业领域认可的真无人。” 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主任研发架构师王亮说,百度无人车和普通车辆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车辆顶部的传感器就相当于多了一对“眼睛”,通过多种雷达、摄像头配合,可进行方圆120米内360度无死角的三围感知。而后备厢中的无人车“大脑”,则会实时对障碍物的位置、类别进行预判,规划算法,计算出合理路线。

记者在试驾无人车时看到,无人车在确认车辆和系统自检无误、乘客系好安全带之后,开始自动行驶。根据设定好的路线,方向盘自动转向,最快能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遇到行人或障碍物能自动停车,还能实现变道,根据红绿灯实时做出反应。

相关技术人员介绍,百度无人车已经可以支持小雨、轻度雾霾的天气中的安全行驶,紧急情况下的反应时间仅需0.1到0.2秒。百度无人车之后还将对雨雪天气做进一步测试,产品有望实现三年后小规模商用,五年后大规模量产。

“除了技术突破及商业前景,百度无人车在安全、环保等方面也将体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表示,无人车实现商用量产后,可协同政府解决交通道路安全问题,降低事故率,提高交通运载效率,同时激活更多新兴产业,带动新的产业升级和行业转型。

脑机接口:交流更“心灵相通”

一个智能眼罩,会根据你的脑波状态推送合适音乐,19分钟之后就能让大脑快速放松,一款翻译手套,让你“听”懂手语。在本次“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脑机接口、姿态识别科技已经不仅仅限于用“意念”控制机器,机器也能够更懂“人心”。

“在这款眼罩上方有两小块黑色导电皮革,用来搜集脑电波数据。”智能眼罩的研发方、回车科技CEO易昊翔告诉记者,智能眼罩每秒有256次的脑电数据回馈,从而进行运行方案调整。

易吴翔介绍,智能眼罩最为核心的技术是检测和识别脑电波,眼罩的核心功能包括通过脑电波判断大脑活动状态,推荐最适合的放松音乐,帮助快速入眠,同时通过白噪声隔绝外界杂音,维持高效睡眠状态,在大脑出现苏醒趋势或深睡眠趋势时会有不同的唤醒模式,令使用者舒服地苏醒。

手语翻译手套则是通过在手套手指位置的传感器,手背位置的芯片来识别三维手势动作,芯片识别了动作代表的意义后通过蓝牙发送至手机APP进行文字展现和语音播放,实现实时翻译。经过半年左右的研发,翻译手套已能够识别300至500个日常常用手语。

“翻译手套若是运用到聋哑人的实际生活当中,将会大大改善他们的沟通方式,这就是科技创新能够造福人类的一方面。”手语翻译手套研发方、盈米科技总经理陈聪说。

数据大脑:城市智慧化进程开启

阿尔温·托夫勒1980年在 《第三次浪潮》中提出,“如果说IBM的主机拉开了信息化革命的大幕,那么‘大数据’才是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大数据在城市管理中的运用正赋予城市这个钢筋水泥躯体自我思考的能力。

在本次“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杭州“城市大脑”以大数据为基础,以城市交通为入口,试图打造一个更加智慧与宜居的地理空间。

城市数据大脑由杭州市政府联合13家企业开发,内核采用阿里云人工智能ET技术,可以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修正城市运行中的Bug,最终将进化成为能够治理城市的人工智能。

“中国有的大城市有将近60万个摄像头,但数据得不到利用,因为如果不借助人工智能,需要120万人才能在当天把摄像头的数据看完。杭州数据大脑第一次让摄像头的数据能够用来指挥交通信号灯,而交通治理只是个开始,更重要的是数据开始为社会产生价值。” 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说。

目前,城市数据大脑已开始应用于交通、医疗、天文等领域。2016年9月,城市大脑交通模块已在萧山区市心路投入使用。初步试验数据显示,通过智能调节红绿灯,道路车辆通行速度平均提升了3%至5%,在部分路段有11%的提升。

交通拥堵,只是“城市大脑”迎战的第一个难题。“‘城市大脑’的目标,是让数据帮助城市来做思考和决策,将打造一座能够自我调节、与人类良性互动的城市。”王坚说。

阅读全文
    相关标签:
阅读(0) 编辑:薛睿倩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的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其它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smxtougao@163.com
相关阅读
新闻热图更多 >>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