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结束,对旅游主管部门来讲,正是做好总结工作的时候。10月9日,国家旅游局发布十一假日旅游“红黑榜”,集中表扬了一批景区和从业单位、人员,同时也对北京十渡景区、张家界龙王洞景区以及一些旅行社、导游、游客进行曝光。
这一措施很新鲜,效果好,值得长期坚持。为旅客提供良好服务,固然是其职责和本分要求,但在国内旅游业人气爆棚、多数景区不愁客源的背景下,这俨然已经成了良心活。人流量那么大,对提供服务品质,本身也是一种考验。既要坚守安全底线,又要服务好八方来客,不容易。所以,对这些表现突出的景区、单位和人员进行奖励,也是理所应当。
曝光脏乱差、隐患多的景区,更体现监管部门的职责所在。正因为国内多数景区人流量大,各种乱象也容易滋生,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加以预警、惩戒,小隐患就可能酿成大灾祸。细说起来,服务态度差,容易造成争执纠纷;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直接威胁旅客生命安全;应急预案不完善,一旦出事就可能无从应对。所以,对在这些问题上疏于管理、急功近利的单位和人员,都有必要按情节严重程度施以管理手段。
这次上“黑榜”的还有6名旅客,原因在于有乱涂乱刻等不文明行为。在长城刻上自己的名字,在故宫文物上写下爱的宣言,游客是愉快了,可文物却在呻吟。加强景区环境和文物的保护,需要包括游客在内各方的共同参与。所以,对文明游客和不文明游客进行曝光,可看作遏制不文明旅游现象的一项必要措施。尤其是,在国内旅游出行热方兴未艾的背景下,旅游文明仍须大力提倡。
国家旅游局推出“红黑榜”,是假日旅游工作的一个新探索。好的制度,需要一整套机制加以固化和落实。
一方面,应做好信息征集工作。如在各地旅游主管部门主动上报的基础上,对网络、媒体舆论保持跟进,从中发现线索。地方主管部门对上报“红榜”或不乏热情,但对“黑榜”则不一定那么热心。比如到目前为止,据悉,仍有一些地方旅游部门尚未及时上报负面信息。同时,对地方上报的信息也需要甄别,不能让信息上报制度成为个别地方有关部门捞取利益的工具。
另一方面,“红黑榜”应辅之以必要奖惩制度。重点是对上了“黑榜”的单位和人员,该通报批评的,该责令整改的,该降级降星的,该进行查处的,一个都不能落下。否则,不排除有些单位脸皮越来越厚,不把“黑名单”当回事。目前,国内一些所谓4A、5A景区,水分不少,通过这一监督机制,也可挤掉那些浮夸的泡沫成分,让评级制度成为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参考。这样的话,“红黑榜”也才能够更好地长期坚持下去。
国家旅游局推出“红黑榜”,是假日旅游工作的一个新探索。好的制度,需要一整套机制加以固化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