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市场创业的过程,如果跳脱不出固有的模式,那一定是整合或者自主控制某一环节,进而推动良币驱除劣币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良币是那些有服务意识的,跟得上时代发展的线下实体,而劣币是那些不法经营,被指诟病的实体或者低效的传统模式。
自互联网的创业者们切入汽车后市场也已经发展多年,这些年头里见证了各种模式、业态的发展,除了上门类的先行一步,剩余的依旧百家争鸣,好不热闹。
虽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归类起来不外乎也就这么几种。其中面向C端的几乎都是广义上的后市场电商。
后市场电商的发展历程
在汽车后市场创业潮之前,互联网主要以信息层面在推动着后市场行业,主要以搜索引擎、网络地图、分类信息网站、汽车论坛等,满足车主对于汽车后市场中相关的信息需求,例如门店信息,服务和配件信息,使用方式等。
在此基础上,随着电商的发展和普及教育,更关键是电商渗透率的提升,自然对于后市场的创业者而言,后市场电商是一个呼之欲出的首选模式。
所以,从早起分类信息网站的露出,再到生活服务类的保养团购,而后又是将后市场服务搬至淘宝天猫店,直到当前独立的后市场电商,这一路发展的历程,其实存在较大的必然性。
从创业创新的角度上,就汽车后市场行业而言,确实当前并未看到有耳目一新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商确实是相对离现金比较近的一种选择。
纯电商的模式,真的可行吗?
事实上,汽车后市场创业潮发展至今,唯独“纯电商模式”,几乎可以完全跳脱出创业阶段对于模式的论证。
纯电商模式对于相对标准化的商品而言,诸如汽车用品、养护类和易损件相对还有操作空间,尤其是机油、轮胎、电瓶、汽车用品等产品。
但是针对汽车后市场行业而言,电商加速了相关配件产品的流通,亦或缩短了流通环节,但是并不能真正意义上的促进行业的根本性发展。因为涉及汽车后市场的服务环节,推动行业标准化,服务规范化透明等等问题,这是纯汽车后市场电商所不具备的。
而对于汽车后市场的创业者而言,想必是以市场份额作为创业项目是否成功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
而这种评判标准如果仅仅只是配件产品的交易规模,是同样无法推动行业进步的,充其量是一门细分领域的生意。
而评判汽车后市场项目好坏的角色也不应该是享受后市场电商补贴拿到优惠和所谓“服务”的广大车主,而应该是那些线下实体的经营者们,判断的标准是在与那些优秀的线下实体合作后,带给他们多少价值。
正如近段时间来,不少汽车后市场的诸侯都开始自营或是加盟的形式在做线下服务店的布局,如果能以纯电商形式继续发展,显然开门店,管理门店真不是长期只在办公室里活动的IT青年们擅长的事情。
但有且只有将电商落地到线下,这才算走出切入后市场的第一步,当然也仅仅只是第一步。因为他们的实体门店只能在当前完成品牌形象落地,体验式营销或着成为配送环节的一个中转站。
发展受阻的几点原因
而笔者认为,汽车后市场创业的过程,如果跳脱不出固有的模式,那一定是整合或者自主控制某一环节,进而推动良币驱除劣币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良币是那些有服务意识的,跟得上时代发展的线下实体,而劣币是那些不法经营,被指诟病的实体或者低效的传统模式。
如果汽车后市场的创业者们没有以此作为长远目标,仅仅先是打算分一杯羹的初衷,终究会面临发展受阻的困境。
因为在模式没有任何创新的前提下,指望任何一条“老路”想走到后市场行业的前列都非常漫长。指望先做到行业前排再转型,或多或少有些乌托邦。因为毕竟我国的后市场行业太过巨大,没有绝对的规模产生不了规模效应,自然也就不存在任何竞争壁垒。
而汽车后市场的电商,虽然起步容易见效快,但尴尬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下依旧不得不去比拼“流量”,放弃了汽车后市场中至关重要的服务环节作为营销的最短路径,差强人意的将非标准的线下服务搬到了线上成为产品,然后以同质化的竞争手段获取低价值的用户。
导致在预设中鸡和蛋的“倒流”游戏里顾此失彼,往往绝大部分的投入换来的是低质量的用户和线下合作伙伴的心灰意冷。毕竟早起团购网站也是包含了汽车服务,或许也就没有之后的汽车后市场创业潮了。
此刻回头再看,或许汽车后市场的创业者们与旧有的行业统治者,还有生态内的各个角色之间,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共生关系。旧有的生态平衡尚未被打破,新的机会依旧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