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科学家”致富之路——访卢氏县五里川镇李树平

2016-09-05 09:50:41来源:黄河时报 作者:刘林

卢氏五里川

“农民科学家”的致富之路

——访卢氏县五里川镇伏龙产业研究示范基地负责人李树平

□时报记者 刘林

食用菌种植长期以来是卢氏县多个乡(镇)的支柱产业,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及气候条件,生产出的食用菌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

最早的食用菌种植为段木栽培,即在段状木材上钻孔下种种植,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目前基本都采用木本袋料种植,利用木屑、锯末等原料,经过配料、分袋、灭菌、接种等一系列工序,再移入大棚培育。然而,这种木本袋料食用菌种植技术需要大量的锯末和木渣,是建立在大面积的毁林基础上的。随着国家林业保护政策及卢氏县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措施的实施,这一传统的种植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李树平向记者介绍自己研发的新型袋料成分

出身贫苦有壮志

李树平是卢氏县五里川镇马耳岩村上坪组人,今年58岁,现居五里川镇五里川村一组。

马耳岩村上坪组地处深山,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村民生活十分艰难。李树平自幼家贫,八九岁就开始上山放羊,帮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在放羊的过程中,他无意间发现了生长在枯木上的木耳和猴头菇,采回家后经母亲烹饪,美味可口,即对这些野生的菌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中毕业后,李树平就辍学在家,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农生活。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农村经济的搞活,刚结婚的李树平开始了利用最原始的段木栽培方式种植木耳和猴头菇,由于技术和条件限制,当年的产量并不高,但却激起了李树平少年时的记忆,开始留意起这方面的技术。

1986年,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追求更好的发展,李树平夫妇搬出了深山,到五里川镇五里川村落户安家。随着食用菌种植技术的改良和发展,上世纪90年代起,木本袋料食用菌种植技术开始在卢氏县农村广泛推广,由于卢氏山高林密,原料充足,这种新型的种植方式得到了广大农民的青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潜心钻研二十年

由于做袋料需要大量的木屑,而自己家又没有加工设备,所有原料都需要购买,年轻的李树平突发奇想:既然木屑和锯末可以种植食用菌,那么其他的材料是不是也能种植呢?

说干就干,1990年,李树平开始了袋料改良的试验。李树平只有初中文化,关于食用菌方面的理论知识可以说是白纸一张,仅凭着满腔热情和永不服输的劲头,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试验和探索。李树平一没有设备,二没有技术,所有的试验都是在捡来的玻璃瓶中进行。他首先从身边触手可及的原材料入手,将树叶、玉米芯、麸皮等原料混合后装进玻璃瓶中发酵,然后植入菌种,接着是漫长的观察、等待。然而,最初的几年,李树平的试验没有任何进展,还要到外地买菌种、学技术,每年投入在试验上的资金最少得一两万元,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已经捉襟见肘,只能到处借债,几年下来,不仅试验没有什么进展,还欠下了不少外债。一次次的失败挫折、一年年的徒劳无功,并没有打垮这个朴实的山村汉子,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只要认准的事情,一定不会放弃!因为他坚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提起这些往事,李树平眼圈泛红,他说:“那几年过的是啥日子啊,整天借钱搞试验,也弄不出啥名堂,村里人都说我是神经病,妻子也整天埋怨我不务正业。每到过年,债主都会上门要账,那时候过年别说吃肉了,我家连粉条都吃不起!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可怜巴巴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为了缓解经济紧张的状况,1996年,李树平开办了一家废品收购站。他白天收废品,晚上做试验,没日没夜地忙活,每天只能休息3个小时。通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李树平的废品收购站生意越来越红火。此时,家里人和街坊邻居都劝他放弃食用菌袋料试验,安心经营生意。可是,生性倔强的李树平不仅不为所动,还扩大了规模,用多种不同配方的原料同时进行对比试验,然后再调整配方,摸索最佳的原料配方比例。

五里川镇是一个食用菌种植的重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大棚。这些农户用过的废袋料在路边、房前屋后随意丢弃,李树平就把这些废料捡回来,加入其他原料重新配置,废物利用,既节约了成本又实现了废料循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梦想变成真。经过20余年的摸爬滚打,花费了30余万元,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2014年,李树平的食用菌袋料改良试验最终获得了成功。为了验证自己的试验成果,李树平利用树叶、玉米粉、麸皮、玉米芯、石膏粉等原料混合配方的新型食用菌袋料种植了1000袋猴头菇,当年收入15000元,大获成功!这极大地鼓舞了李树平的干劲,他立志要大干一场。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见到了李树平22岁的儿子李博,他正和母亲在食用菌种植大棚里忙活。李博高中毕业后到一家汽修学校学习了汽车美容,毕业后在郑州打工。看到父亲的试验取得了成功,他毅然放弃了郑州的工作,回到家里帮父亲共同创业。他告诉记者:“我爸太不容易了,我是自小看着爸爸的试验长大的。如今,爸爸的试验成功了,我必须回来帮他,爸爸没什么文化,而我熟悉网络、精通电脑,可以在技术和销售渠道上帮助他,和爸爸一道干出一番事业来!”

李树平袋料改良试验的成功,引起了五里川镇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帮助李树平扩大产业、推广新型袋料种植,在该镇政府的协调努力下,为李树平流转土地30亩,并协助他办理了银行贷款,成立了食用菌种植合作社。

前途光明信心足

为了扩大种植范围和规模,李树平成立了卢氏县五里川镇伏龙产业研究示范基地,除了种植食用菌,李树平还建起了连翘育苗基地,帮助村民扩大增收渠道。

李树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种植猴头菇为例,传统袋料每袋成本为4.5元左右,能收3茬,约产4.5斤猴头菇,湿猴头菇6元/斤,收益为27元;改良后的袋料,每袋成本2.5元左右,如果自己到山上收集树叶等原料,成本更低,3茬可产猴头菇6斤左右,收益为36元。今年他种植的10000袋猴头菇已经收获了2茬,收益为9万元,第3茬预计还可收益4万元左右。

目前,李树平的基地内共种植连翘苗40万株、猴头菌10000袋、木灵芝10000袋,羊肚菌6亩。为了方便食用菌的保鲜和运输,李树平又投资十余万元在基地内建立了一座冷库,一个集研、产、储、销为一体的产业雏形已经形成。

此外,李树平还在进行低温菌种和高温菌种的培育和试验,截至目前,试验进展较为顺利。据介绍,目前农民普遍种植的都是中温菌种,即出菇温度在10到25摄氏度。低温菌种是指出菇温度在5到20摄氏度的食用菌,高温菌种的出菇温度为10到30摄氏度。

李树平指着实验室里的那些瓶瓶罐罐说:“高温菌种和低温菌种一旦试验成功,我们不仅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食用菌,而且农民种植食用菌的收入也会翻番!”

采访手记

李树平历经20余年,钻研改良食用菌袋料技术,其精神令人感动,让人敬佩!然而,更重要的是,新型食用菌袋料的研发成功,结束了长期以来传统的以毁林为代价的种植方式,对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更重要的社会效益。

阅读全文
阅读(0) 编辑:李园园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的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其它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smxtougao@163.com
相关阅读
新闻热图更多 >>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