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西坡遗址
三门峡古称陕州,是一块历史悠久的土地。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起,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先民们就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彩陶文明——仰韶文化。薪尽火传,到了稍后的龙山时期,文明之河依旧在此汩汩流淌,庙底沟二期文化有力地证明了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的过渡。夏商时期,三门峡则被称为“夹方”,仍然是华夏文明的中心区域。公元前1046年左右,殷纣王帝辛失德,于是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周王朝初期,革新政治,建立宗法制度,在各地大肆分封诸侯,以便守卫王室。
据《史记·周本纪》云:“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氏之后于焦。”《史记正义》引《括地志》称:“焦城在陕州城内东北百步,因焦水为名。”《汉书·地理志》载:“弘农陕县有焦城,故焦国也。”从这些文献中看出,焦国应当是三门峡最早的封国。
2006年—2008年,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中测量仪公司、中兴量仪公司等公司项目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中,相继发现有西周时期的墓葬、灰坑、窖穴、城墙、城壕等历史遗迹。出土的文物以陶器和铜器为主,其中陶器的主要器型有鬲、尊、簋、罐,铜器的器型则包括爵、觯、镞、削刀等,两类文物的时代特征皆为西周早中期。发现的城壕、城墙及基槽等遗迹多掩埋于地下,经考古勘探和初步清理,城壕与城墙呈双环状均匀分布,平面为正方形,墙基边长400多米,正方向接近零度。通过清理出土的遗物,可以证明该城使用年代为西周时期。
此前,在2001年春天“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灵宝西坡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仰韶时期的超大型房基,引来众多关注。与此同时,在其附近的一座仰韶灰坑内先清理出4座属于西周时期的墓地遗址,出土的文物有陶器鬲、簋、罐和石圭等,其时代与三门峡经济开发区发现的西周故城遗址相仿。由此,可以推测在西周时焦村地望上存在着人类聚族而居的信息。
据《竹书纪年》卷下记载:“幽王七年,虢人灭焦。”反映了西周末年,王室衰微,不堪忍受西部少数民族(当时被称为“犬戎”)的侵扰,决意东迁。在此背景下,幽王七年(公元前775年),地处宝鸡的虢国也被迫东迁至焦国(今三门峡境内),强悍的新访客对这块土地上的居民举起了手中的长戈,焦国被虢国所灭。焦国贵族无奈东迁至今山东省嘉祥县一带,该县至今留存着焦城遗址,时代属春秋时期,正与三门峡焦国时代相连接。而留下的焦国族人,则被集中安置在今焦村原的位置上。同时,虢国为防止焦村原上的焦国族人反抗,便建立军事重镇,历史上曾名虢略,也叫虢镇,范围大致上在今天的灵宝市区。
结合近年关于焦国的考古发现和《竹书纪年》等文献记载,可以推测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三门峡市发现的西周故城遗址,基本上可以认定是三门峡历史上最早的封国——焦国的遗迹,出土器物的时代上也与市区李家窑虢国上阳城前后相连。虽然目前尚没有发现铭文能够直接证明,但随着野外考古工作的进行和考古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焦国、焦城、焦族、焦人、焦姓的起始和现今状况等将会变得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