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市区发生多起老人走失事件——
遛弯走丢、找老友却迷了路
这几位“老小孩”可真急坏了家人
□时报记者 阴波
近日,在三门峡市民朋友圈,陆续出现多条寻找走失老人的消息。
出门散步走失、找老朋友却迷了路……随着社会老年人口比例加大,老人走失问题日益突出。记者提醒,为避免家中老人走失,最 好在老人身上的显眼位置留下家属联系方式。
事件
来找老朋友,却忘记了“回家的路”
8月30日上午9时,家住陕州区张茅乡的82岁老人李兴堂在310国道附近坐车后走丢,当天晚上家人发现老人没有回家后,才知道老人走丢了,随即报警并在朋友圈发布走失信息。“照片上的爷爷,80多岁了,近日走失,走时上身着深蓝色上衣,下身着浅灰色裤子,戴着老花镜和鸭舌帽,看到的朋友请尽快与我联系。”在朋友圈的消息里,走失老人的家属这样写道。
随后,记者拨打信息上的电话,证实了该信息的真实性,幸运的是,这位老人已在市区被人找到。
无独有偶,两天前的一个夜晚,来自偃师的一位83岁老大爷在植物园附近不断徘徊。后经民警了解,老人原来在三门峡工作过,近日来探望老朋友,但由于多年未来过三门峡,原先的建筑发生了改变,导致老人迷了路。最后,在民警的帮助下,这位老人被送到救助站,并于次日与家属取得联系。
“有时晚上散步时,会遇到一些老人找不到回家的路。我就会联系救助站的人过来,帮助他们回家。”家住植物园附近的程大爷告诉记者。
就此,市东城分局的民警提醒,遇到老人走失的情况,家属应第一时间报案,求助警方,在老人经常活动的场所寻找,同时,还可携带老人近期照片到救助站寻找。
分析
身患疾病或辨识能力差 成老人走丢重要因素
据市东城分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老人走丢的情况经常发生。在该分局管辖范围内,每个月至少有3起关于老人走丢的案例。从大量老人走失的案例中,可以发现,老人走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外地人来市区看望儿女,由于待在家里无聊外出走动而迷路;二是市区老人出门闲逛时,由于精神方面等问题而找不到回家的路。
“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或精神类疾病,加上年龄大,记忆力减退,辨识能力差,一些印象中的参照物,如道路、树木、商店名称等发生变化后,独自外出的老人就很可能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市东城分局的民警说,“面对日益增多的老人走失现象,民警大多只能靠热心群众提供的线索帮助其寻找亲人,有些家属甚至不知道老人是什么时候、在哪里走失的,寻找难度很大。”
老年人频频走失除了与自身疾病有关外,城市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现在“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缺人照顾,走失后一时很难被家人知道。据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分析,一次走失经历,也许会给老人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创伤。为防止老人走失,子女需要对老人付出更多的关爱,用爱心和责任减少此类事情的发生。
建议
给高龄老人发放“归巢卡”
“真不想把老人关在家里,可每次走丢后又让人心急如焚。”市民钱先生告诉记者,“家里就我一个儿子,孩子上学忙,我们夫妻俩工作压力大,想请个保姆又受经济条件限制,24小时陪着老人又不现实……想了好多办法,最终还是我离单位近,每天上班都跑回来几趟看看他,出差办事最不放心的就是父亲。”
针对老人走失的防范对策,市东城分局民警介绍,给高龄老人发放“归巢卡”,卡上注明老人的姓名、地址、家人联系方式等信息,有助于老人及时找到回家路。“面对老年痴呆症患者以及走失老人日渐增多的现实,仅靠子女自主寻找是远远不够的。”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表示,看护老人不仅是子女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比如,由公安、救助站、社区以及相关部门建立起一个信息共享的档案资料库,一旦老人走失,寻找起来会更加便捷高效。
市区一家老年大学负责人表示,如果家中有患抑郁症或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最好有专人负责陪护。针对轻度老年痴呆症患者,养老机构也可以考虑接收,毕竟有工作人员24小时看护。同时,老人也可以从事一些休闲健身类的娱乐活动来提高晚年生活质量,从而防止意外走失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