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信诈骗事件频现,三门峡已有不少人掉入陷阱——
记者调查:
谁泄露了我们的个人信息?
□时报记者 詹江峰 卢仙格
低成本购买电话卡,成为电信诈骗滋生的温床
据了解,山东学生徐玉玉遭遇电信诈骗后,晕厥身亡,对她进行行骗的手机号码为“171”号段开头,因此也将该号段的运营商推上了风口浪尖。业内人士表明,“170”“171”号段均为虚拟运营商。据资料显示,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底,工信部已组织电信企业对14万余个涉及通信信息诈骗等犯罪的电话号码进行快速关停,其中关停虚拟运营商号码60202个,涉及虚拟运营商的号码分布于远特通信、分享通信、迪信通等20余家。
那什么才是虚拟运营商,据记者了解,虚拟运营商就像代理商一样,属于民营企业,他们从三大基础运营商那里承包一部分通讯网络的使用权,然后通过自己的计费系统、客服号、营销和管理体系把通信服务卖给消费者。据了解,工信部在2013年底和2014年初先后向两批共19家民营企业颁发了虚拟运营商牌照。三门峡一家运管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因为某些原因,这些民营企业在经营中持续出现亏损,部分代理商为了吸引消费者,降低资费、降低办卡门槛,即不用身份证便可以办理此卡,很多犯罪分子便利用该漏洞进行电信诈骗。
街头通讯店表示,目前“170/171”号段很难买到
记者从三门峡市工信局了解到,今年5月,工信部下发被称为“史上最严实名制”的通知,要求各基础电信企业确保在2016年12月31日前本企业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率达95%以上,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电话用户实现实名登记。
随后,记者走访了市区街头的通讯运营点,三大基础运营商营业点的工作人人员均表示,无身份证不能办理电话卡。在市区百货楼附近分布着很多私人通讯商店,记者以顾客的身份尝试购买“170/171”号段的手机卡,一家通讯商店的店主对记者说:“最近山东一个女孩被电信诈骗后死亡,所以查得特别严,这样的号段你现在买应该很困难。”该店主表示,他之前也卖过这样的电话卡,因为不用身份证就能直接购买,所以销量还可以,最近一段查得严,就没再进货。在记者走访时,其他私人通讯商店工作人员均表示,目前无身份证不能购买电话卡,但部分市民表示,有些报亭、隐蔽的小商店内,不用身份证还是可以买到电话卡。
网络商城中,个人精准信息、无身份电话卡随手可买
记者上网搜索后发现,对于“170/171”号段的电话卡,购买门槛各不相同,部分商铺要求提交身份证正反面及手持身份证照片,一些网络商家要求购买者输入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另一种销售“170/171”号段电话卡的网络店铺则不要求购买者出示任何身份证明,直接点击购买即可。
除去了解电信诈骗使用的作案工具——手机卡之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骗子如何精准的获取对方的个人信息。如今,医院看病、买房入学、网购、乘车等都需要留下个人信息,所以很容易造成信息泄露。
记者在某聊天软件中查找电话信息群,动动手指便搜出了很多股民、车主、业主、原油客户等各行各业的电话信息销售群。加入后,几分钟之内便有很多人开始推销自己手中的用户信息。据了解,很多销售行业都是通过此办法来获取用户资料。
电信诈骗犯罪成本低,侦办成本高
日前,我市一市民王某因家庭困难,负担不起治疗肺癌的高昂费用,便在网上寻找抗癌药物,谁知在购买时,不慎落入了诈骗分子布下的陷阱,最终被诈骗分子骗走买药治病的16000元现金。家庭生活本就困难,被骗后,王某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事发后,市公安局东城分局成立专案组,经过近20天循线追踪、架网布控,转战豫苏皖闽四省,行程5000余公里,最终在江苏省无锡市、福建省泉州市同时实施收网计划,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并追回了王某被骗走的钱。
市公安局东城分局一名办案民警告诉记者,电信诈骗的犯罪成本低,而侦办成本高,种种因素给侦破工作增加了难度,诈骗手段趋向信息化、科技化、跨大区域化等,而且银行卡、手机卡等没有实名登记。从本案看,受害人防范意识淡薄,因为受害人家庭长期支付高昂的医药费用,经济压力大,从而有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对网络诈骗缺少应有的警惕,从而落入诈骗陷阱。
不轻信陌生人,不贪图小便宜
据了解,电信诈骗犯罪成本低、风险小、回报高、易得手,很容易被效仿和传播,不但严重侵害和威胁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更严重破坏人们的安全感。近年来,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更呈现出组织分工精细化、作案工具科技化、犯罪目标多样化等特点。
警方提醒,所有的司法机关绝对不会电话办案,绝对不会设立安全账户,绝对不会打电话要求群众转账。凡是自称行政、执法部门来电要求转账、汇款的都涉嫌诈骗,凡是未经认证的网站发布购物、购票信息的都涉嫌诈骗,凡是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要求转账、汇款至陌生人银行账号的都涉嫌诈骗。群众要捂紧自己的“钱口袋”,关好自己的“银行阀”,不轻信陌生人,不贪图小便宜,就会少受到不法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