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一行在卢氏县委党史办同志指点下辨识石壁上的红军标语。
在卢氏县和栾川县交界的皮皮岭上,记载红二十五军进入卢氏的长征纪念碑。
盛夏时节,革命老区卢氏县群山叠翠,草木皆绿,放眼望去,宛如一幅秀丽的山水画卷。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沿着当年红二十五军长征在卢氏经过的路线,追寻这段红色的印记,回顾那一段惊心动魄、扭转乾坤的历史。
7月27日上午,记者一行在卢氏县委宣传部、党史办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驱车来到卢氏县与栾川县交界处的皮皮岭,一座记载着红军在此经过的纪念碑,巍然矗立在连接两县通行的322省道旁。“这里就是当年红二十五军从栾川进入卢氏的地方。199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卢氏县开展‘红飘带工程’,县委、县政府便在这里立下了这座碑。”卢氏县委党史办党史科科长牛爱民对记者说,纪念碑正面上端是李先念的题词“红二十五军的长征是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一页”,下端写着“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五日红二十五军长征由此进入卢氏”,纪念碑背面是《红二十五军入卢纪略》。“红二十五军在卢氏行程大约350里,经历四天三夜。在这短短的几天里,却是困难重重,危机四伏,每段路程都发生着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牛爱民说。
昔日红军经过的杂草丛生的水峪河峡谷,如今已成了一条通往卢氏县城的省级干线公路,便捷的交通也改变了在此居住的群众的生活。虽然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远去,但提起对红军的记忆,当地群众依然能说出前辈们给他们讲述的红军当年的故事,这感天动地的崇高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老区人民。
沿着蜿蜒起伏的322省道西行,一块立在路边巨石上的小纪念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牛爱民指着纪念碑告诉大家,1934年冬天,红二十五军近三千将士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义,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实行战略转移,一路血战,千里西行,连续冲破敌人多道封锁线,于12月4日抵达原卢氏县叫河镇(今栾川县叫河镇),12月5日进入水峪河峡谷继续西行。为鼓舞士气,红军还在河岸的石壁上写下几个大字“杀上前去”。虽然经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但石头上还隐约可见当时的字迹。“石头上的标语,1986年被卢氏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0月,县民政部门将石头上的标语进行翻新,并竖起这块纪念碑,以示纪念。”
在距纪念碑不远处的深山峡谷里有一座小桥,桥边电线杆上固定着一块写着红色大字“红军桥”的标志牌。“因为当年红军曾经从这里经过,后来修路时为了纪念红军,当地群众把这座桥起名为‘红军桥’。”牛爱民说。
行走在“红军桥”上,两侧巍峨的高山上,树木挺拔,仿佛在守候着红军曾经走过的这片热土。
驱车大约30分钟,便出了水峪河峡谷,在通往卢氏县城的道路边,一块依着山势写在山崖上的大型红色标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映入眼帘,令人振奋。当前,卢氏县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役,此标语时刻激励着卢氏老区人民,只有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当年,红军出了水峪河峡谷,发现卢氏县城有重兵把守,就一直沿洛河南岸向西行进。”牛爱民给记者讲述了发生在县城附近的一次战斗。
1934年12月5日傍晚,红二十五军到达卢氏县城附近,发现洛河对面城墙上有灯笼照明,有保安团把守,就沿洛河南岸继续西进。在通过洛河与卜厢河交叉口的卜厢浮桥时,红二十五军手枪营营长陈先瑞带领的突击队与河对面的保安团交火,一阵激烈的枪战后,保安团被打退,陈先瑞等十几名红军战士受伤,大部队顺利通过卜厢河,并于当晚在今卢氏县横涧乡下刘村的望云庵稍作休息调整。
12月6日一大早,大部队翻越百盘岭和大小蚂蚁岭后,进入双龙湾镇龙驹沟口。为保存主力部队,经军首长研究部署,主力部队向西南进入老虎谷,翻越大夫岭,经双槐树乡进入官坡镇;侧翼部队沿洛河南岸,走龙驹、双龙湾、上店,并于当晚夜宿上店村的一座庙里。
12月7日早上,侧翼部队在准备翻越大风岭进入官坡镇时,得知徐家湾乡大地主李彦亭掳掠民财、飞扬跋扈、暴富一方,并带着一帮土匪藏匿于徐家湾大红窑内,便分出一支作战队伍,绕道徐家湾突袭大红窑。经过短暂激战,大地主李彦亭的队伍迅速瓦解逃离。红军将所得财物大多分给乡亲们,少量充当军饷。至今,双龙湾镇河东村马蹄窝组通往大风岭的一块巨大的石崖上,还隐约可见红军用毛笔写下的诗歌:“民国世事不太平,东山有战西动兵。要得黎民把福享,遍地瓜落满地红。”
经过百余里的跋涉转移,12月8日,红二十五军所有将士在临时军部官坡兰草村一座庙里会合,并在当日顺利攻克豫陕交界的铁索关,进入陕西省洛南县,继续西行。
“从1932年到1937年,红三军、红二十五军以及红七十四师先后经过卢氏或在这里活动,并建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在卢氏的土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留下了英雄足迹。”说起当年红军在卢氏的活动,卢氏县委党史办副主任李永安深有感触地说,卢氏的一座座山峰、一条条沟壑都留下红军将士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铭记着红军英勇顽强、克敌制胜的丰功伟绩,“如今国家之强大,人民生活之幸福,完全是因为当年有一批批宁死不屈、奋勇战斗的革命先辈,在共产党带领下,用珍贵的生命换来的……这段伟大的历史、长征中的每一名英雄,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文/记者 尤黎明 徐洪波 王婉媚 图/尤黎明 徐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