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留下的标语“杀上前去”
“陈廷贤为红二十五军讲突围路线”的雕塑
三支红军主要活动路线图(资料图)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据史料记载,1934年12月,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卢氏县,在当地百姓的掩护下绝处逢生、突出重围,入陕西与中央红军会师,在长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了展现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壮举,本报即日起独家推出“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报道,对红二十五军在卢氏长征中的重要战斗、重点人物、重大转折、历史功勋等进行深入挖掘,再现红二十五军依靠人民群众突出重围,排除万难、夺取胜利的英雄壮举,激励每一个人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珍惜当下,继续走好新时期的“长征路”,努力实现中国梦。
烽烟远去,记忆犹存。80余年前,卢氏县大石河一线山大谷深、森林蔽日、悬崖陡峭、河流湍急,红二十五军由此长征北上,在水峪河“堆堆石”崖壁挥笔写下的“杀上前去”的大幅标语流传至今。
7月27日,记者一行在卢氏县党史办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沿着红二十五军当年的足迹,走过红军桥,来到文峪乡水峪河边。当年的标语已模糊不清,其背后惊险的故事却从不曾被人们遗忘……
1934年12月,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卢氏,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当地货郎陈廷贤勇敢带路,引领红军穿越大石河、文峪大峡谷,绕县城,闯龙驹,驻官坡,终于从卢氏突出重围。
如今,走在红二十五军曾浴血奋战的地方,看着这里至今犹存的遗迹,不禁遥想当年,面对兵力大于红二十五军数十倍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和地方民团势力,红二十五军是如何突破重重围剿,胜利到达陕北的呢?
腹背受敌 身陷绝境
1934年11月16日,按照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周恩来副主席的指示,红二十五军2980余人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在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军政委吴焕先的率领下,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11月26日,经方城县独树镇恶战,主力部队遭到重创,27日拂晓进入伏牛山东麓。12月4日,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卢氏县叫河(今属栾川县)一带。
根据手枪团侦察报告,在豫陕交界的五里川、朱阳关一带,布满了国民党重兵。原来,蒋介石在3天前就调兵入卢,精心设防,堵死了红军入陕之路。
前有敌六十师在朱阳关、五里川构筑工事,重兵堵截;后有“追剿队”5个旅的兵力咬紧追击;左右还有敌四十军、四十四师和九十五师进逼夹击,红二十五军已经进入敌军布下的“铁桶阵”,情况万分危急!
身处逆境,军长程子华临危不乱,仔细分析:硬打硬拼,突出重围,胜算极小。即便勉强冲出去,部队损失惨重,前景不妙。卢氏山重水复、地形复杂,只要多方寻找小路,还有可能柳暗花明、绝处逢生。
偶遇货郎 绝地逢生
对红二十五军来说,卢氏真是一块“福地”。
据程子华、刘华清回忆录记载:“我军又处于前堵后追的险境。正当我们绞尽脑汁、寻找入陕之策的时候,碰巧遇到一个叫陈廷献(注:实为“贤”)的货郎小贩。据他说,还有一条很少有人知道的入陕小道。他还告诉我们,卢氏城里没有敌人的正规部队,可以从城南与洛河之间的隘路插过去。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沿着一条‘七十二道水峪河,二十里路脚不干’的深山峡谷,隐蔽前进。”
12月5日晨,手枪团兵分两路:一路由团长带领一个小分队化装成老百姓,按选定路线先行出发,侦察敌情;另一路由团政委带领两个小分队,到朱阳关以东地区号房子,迷惑敌人。主力则掉头北上,经姬家岭到达香子坪,然后转西北方向直下大石河,在“堆堆石”上留下“杀上前去”的大字标语,赶往文峪。当晚,经涧西、范村、衙前,绕过卢氏城,一路西进。在飞越卜厢河时,军政委吴焕先和断后的团政治处主任陈先瑞都不同程度地受了伤。当晚,为避免扰民,全军露宿横涧望云庵一带。
6日,全军翻过百盘岭和大小蚂蚁岭,挺进龙驹、黑沟一带,并在今双龙湾镇河东村崖壁留诗一首:民国世事不太平,东山有战西动兵。要得黎民把福享,遍地瓜落满地红。
7日,红军多路行进,侧翼部队经今双龙湾镇上店村、徐家湾乡石断河等地,向官坡迂回。主力部队在陈廷贤的带领下,直插老虎峪,翻过大夫岭,出茄子河,经石门、香山赶往官坡。当晚,全军宿营兰草一带,军部驻扎火神庙。
8日,红二十五军从兰草直扑豫陕要塞铁锁关,出奇不意地击溃守关敌军,胜利进入陕西省境内。
“现在想来,红二十五军在卢氏走过的路程,可以概括为八个字:顺河而下,逆河而上。先下水峪河,再逆洛而上就可以了。可在80多年前,山险水恶,伏兵重重,红二十五军能突出重围、化险为夷,真的是个传奇!”卢氏县党史办党史科科长牛爱民说。
成就传奇 再立新功
1934年12月10日,红二十五军开始创建鄂豫陕苏区。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主力已发展到5000余人,地方武装10000余人,根据地人口近50万人。
1935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与先期到达的红二十五军胜利会师。严冬将至,囊空如洗,毛泽东便向红二十五军借钱。此时,红二十五军已经同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看到毛泽东的借条,徐海东果断拿出自己的“家底”倾囊相助,帮助中央红军度过艰难时期。若干年后,毛泽东在一次党代会上深情地说:“在陕北最困难的时候,还多亏了海东同志借给我的5000元钱呢!那几千元钱,可是为革命帮了大忙!”
红二十五军是一支传奇的红军队伍:他们是五支长征红军中唯一一支在长征途中建立根据地的红军队伍,是唯一一支在长征途中人数不减反增的红军队伍,是唯一一支在长征途中发展了地方武装的红军队伍,同时,还是最早到达陕北、被毛泽东称赞为“中央红军之向导”“为革命立了大功”的红军队伍。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风光无限美。如今的卢氏人民早已过上太平安定的生活,但他们没有忘记长征,没有忘记红二十五军,更没有忘记当年的英雄。80年沧桑巨变,唯有长征精神代代传。红二十五军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伟大长征精神,正激励着一代代卢氏老区人民奋勇向前!(策划/李万泉 统筹/刘书芳 文/尤黎明 王婉媚 徐洪波 图/张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