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将建成海绵城市!你知道海绵城市是什么吗?

2016-07-06 10:34:56来源:三门峡日报

7月5日河南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计划到2030年,使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县城建成区3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使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我省海绵城市建设定出时间表

2030年80%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标准

据悉,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是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的。长期以来,城市建设存在“重地上轻地下”、“重工程手段轻自然方法”的倾向,城市排水“以排为主”,忽视水生态系统应有的吸纳、渗透、滞蓄、净化功能,一遇强降雨,就出现内涝,强降雨一过,又转入缺水。而海绵城市则能做到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又可“释放”加以利用。

依据省政府《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全省各地今后要结合自然地理条件,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县城建成区1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县城建成区3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实施意见》明确,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要于2016年10月底前编制完成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划定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明确分年度建设目标和任务,统筹推进海绵型城市各类项目建设。城市人口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50—100万人的中等城市、5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面积原则上分别不少于30平方公里、15平方公里、5平方公里。到2020年,示范区各项指标要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

下一步,我省将建立省级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到全省各地进行海绵城市理论和技术的培训指导;

推进海绵型生态水系建设,使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2016年底前完成建成区直排污水截污纳管工作,建成1条以上海绵型生态水系,2020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建成区雨污分流,主要河道完成生态改造;

推进海绵型绿地系统建设,2016年底前各省辖市要建设1个以上海绵型绿地示范项目和城市道路示范项目,县级城市要建设1个以上海绵型绿地示范项目;

推进海绵型道路和广场建设,今后新建城区硬化地面可渗透地面面积不低于40%;

推进海绵型小区和单位建设,各类新建住宅小区和各类大型公共建设项目要全面落实海绵型城市建设要求,老旧小区改造同步考虑海绵城市建设。

同时,我省也鼓励社会公众因地制宜在房前屋后建设各类雨水花园、绿色阳台、微型湿地、屋顶菜园等,让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一种自发、自觉、自愿的行为。

新闻多一点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通过建设绿色屋顶、可渗透路面、下凹式绿地、城区河湖水域和污水处理设施等,使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建设海绵城市的好处?

海绵城市,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具体地讲,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吸住集中降水,告别“城中看海”;二是雨洪利用,节约水资源;三是生态与经济并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该如何建设?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纯地挖几条水沟、建几处景观。

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因城、因地而异;

其次,在思想上,社会各界达成共识,认识建设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和挑战性;

最后,在技术和方法上创新,不能简单地套用或复制某一固定模式。应从法律体系、财税政策、管理机制、技术与产业体系、人才培养、公众参与等环节综合考虑实施。

海绵城市建设适用哪些城市?

相对新城区,老旧城区确实面临空间条件有限、改造难度大等问题。但相比建设大型地下调蓄池、大规模改造雨水管线等方案,多添置一些“海绵体”反而更具可行性。

建设中应避开哪些误区?

一些地方存在对海绵城市缺乏严谨科学的认知、基础性研究匮乏、建设一阵风等问题。海绵城市要建得科学,基础性研究和观测必须先行。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要尊重科学,合理地设计和规划,合理地布局建设。(来源:河南发布)

阅读全文
阅读(0) 编辑:李园园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的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其它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smxtougao@163.com
相关阅读
新闻热图更多 >>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