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地名趣事

2016-06-23 09:15:51来源:三门峡日报

【陕津】 陕津,黄河古渡名。因陕津南岸处陕州区境内,故名。对岸为春秋茅戎邑——古茅亭,汉后属大阳县,因此亦名茅津、大阳津,今属山西省平陆县。当地人称上河头。《左传·文公三年》云:“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崤尸而还。”《水经注》云:“其水又西北迳陕城西,西北入于河。河北对茅城,故茅亭,茅戎邑也。《公羊传》曰:‘晋败入大阳者也,津亦取名焉。’”陕津,由于南据陕城,北有茅亭,西凭虢山,扼守天险,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太宗东巡,曾遣武将邱行恭在此造船架浮桥一座。据清《直隶陕州志》记载:“桥长七十六丈,广二丈。”第二年,太宗还京,经此桥幸河北县。后被洪水冲毁。后周为控制渡口,设大阳关于此。1960年三门峡大坝建成蓄水,陕津被淹没。

与陕津有关的重要战争

【秦晋崤之战】 春秋时期,周王朝无力左右天下,诸侯国之间,你侵我夺、以强凌弱,致使战争连年不断。秦缪公三十三年春,趁郑国无备,秦派百里奚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为将,率兵偷袭郑国。百里奚、蹇叔力劝不听。秦军兵至晋国边邑滑地时,郑国商人弦高正赶牛往周国贩卖,知秦兴兵之意后,急中生智,将所赶12头牛全部献于秦师。他说:“鄙国国君听说你们要来,近日加紧整修城堡,增加守备力量,并特派我前来送牛,犒劳大军。”秦军信以为真,不敢前去,遂举兵就地灭掉滑国。

当时,晋文公刚去世,尚未埋葬,其子襄公得知秦灭滑后,大怒说:“秦趁我居丧,侵我滑地,欺人太甚。”便披麻戴孝,率兵渡河,趁秦兵回师之机,击之于崤山,此战“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后赖晋文公夫人用计,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将才得以回到秦国。

后来,秦缪公为报崤役之仇,亲率孟明视等伐晋。秦师东渡黄河后,烧毁了全部船只,誓雪崤役之耻。随后,连夺晋王官及郊两地,晋师大败,坚守城池不敢出战。于是,秦缪公自茅津渡河,到崤山掩埋前役阵亡将士遗骨。发丧之时,缪公痛哭三日,面对全军将士,引责自咎说:“我当初不听百里奚和蹇叔的劝谏,一意孤行,始有崤役之惨败。希望你们和后人能永远记住我的罪过。”部下闻之,无不痛哭流涕。

阅读全文
阅读(0) 编辑:李园园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的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其它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smxtougao@163.com
相关阅读
新闻热图更多 >>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