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报记者卢仙格
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人社部时指出,就业的重点对象一个是高校和中专毕业生,一个就是农民工。大学生和中专生的就业是“经线”,农民工的就业是“纬线”,只有织牢“经纬线”,整体就业形势才稳,经济才稳,社会才会稳。
转眼又到毕业生求职季节,本报推出求职者系列报道,关注各类人群的求职经历,如果您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惑或奇葩事,可致电本报,和我们说说您的独特经历。
日前,记者从三门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2015年,除师范生外,该局共收到近5000份毕业生档案。2016年毕业季到来,记者采访了部分求职者,对其求职过程进行了解。
群像
截至5月5日,我市某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39.28%
据了解,2016河南省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约51万人,其中研究生1.2万人,本科生24.4万人,专科生25.4万人,记者从三门峡市职业技术学院了解到,该校今年共有4481名毕业生,截至5月5日,该校毕业生签约率为39.28%,在河南省就业中心通报的134所院校中排39名。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雷振宇告诉记者,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通信工程、工程造价等专业的就业形势较好,毕业生供不应求。第一份可按受的薪资水平选择在1500元—3500元之间的占就业人数的85.83%, 其中选择在三门峡本地就业的人数占到该校毕业生比例的19.16%。
市人社局就业办的刘主任告诉记者,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力度扶持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只要符合相关条件,便可申请到10万元的无息贷款。此外,为了方便学生就业,5月15日,在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将举行建筑类专场招聘会。
聚焦
1毕业前四处参加校园招聘会,一天投出20余份简历
今年26岁的李清是三门峡陕州区人,属于北漂一族,2014年毕业于哈尔滨某本科院校。学习计算机专业的他,如今在北京已经工作近三年。回忆起自己的求职经历,他告诉记者,不断换工作,不断搬家是常态。
大四期间,很多当年毕业的大学生已开始走上求职之路。李清告诉记者,2013年10月,他便开始找工作,每天到黑龙江的知名高校参加招聘会,是最常见的一种求职方式,“哈工大、哈工程、哈理工这些较好的学校,招聘企业多,质量也相对较好,一天差不多要跑两三场企业宣讲会,投出去的简历差不多有20份左右,无休止地参加各种笔试、面试,但是当时成功率却很低。”李清说道。
在北京的第一份实习工作,每天60元工资
2013年11月,李清面试成功,接到了A公司的录用单,李清告诉记者,那是一家国企性质的公司,月薪3500元,还有补助和福利,这对于一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当时我们专业找到工作的同学不到10人,最好的是签到某著名旅游网站,年薪12万,这让大家都羡慕坏了。”李清笑着说道。
签订就业协议后,李清像吃了定心丸一样,便在2013年11月底回老家休息了一段时间。由于A公司迟迟没有通知他去实习,李清选择先到同学工作的北京B公司实习。2013年12月30日,李清在北京B公司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作为实习生,每天工资60元。当时在B公司一起实习的同学有10多名,公司提供住宿,这让李清觉得北漂生活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辛苦。
住进10平米的平房,吃泡面是省钱妙招
在B公司实习3个月后,李清决定去学校招签的A公司实习。“在B公司实习不可能转正,也不可能做软件开发,因为他们只招录一本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可我的学校是二本。”李清告诉记者。
李清来到A公司之后,实习期一月工资2000元,但公司不提供住宿,租房子让李清对北京这个城市望而生畏。城中村、民房是北漂一族的首要选择。后来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靠墙窄房子成为李清的落脚地,房租500元一个月,到公司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
2014年4月,李清的一位同学也在A公司实习,他们决定换一个20平米的“大”房子合住。“因为当时还要经常回学校处理毕业事宜,车费也是不小的一笔开支,加上房租等,夸张点儿说就是上半个月吃饭,下半个月喝水。为了节省花销,我和同学经常吃方便面和挂面,6月份回学校时,有同学说我看起来面黄肌瘦的,但当时我也没觉得有多苦,因为对北京这座城市有很多憧憬,很有动力。”李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