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界面新闻,作者:意强,原标题:今年一季度中国彩电走出三条新道路)
在每一轮市场跌跌不休的背后都孕育着新的商业机会。对于近年来正处在智能化转型变革风口期的彩电产业来说,除了互联网企业的跨界抢蛋糕,围绕产业链的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创新变革还孕育着新的机会。
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和低迷的消费需求,却挡不住彩电产业持续变革的脚步。对于已经结束的2016年一季度中国彩电市场竞争来说,除了持续下跌的市场和低迷的消费需求,还有在海信等领军企业带动下围绕核心技术、产品迭代和市场创新展开的一系列变革和发展。
梳理今年一季度的彩电市场发展可以看到,除了在电视自主显示技术创新上取得持续突破,引发整个产业竞争回归显画质竞赛,在海外市场上中国企业正掀起新一轮的自主品牌发展扩张热潮,并成功打响在大屏等高端细分市场上的争夺战。
往里走:自主技术创新有底气
今年彩电市场竞争大幕刚一拉开,海信便向全球市场公开抛出了“电视看海信”的新口号。这背后正是得益于过去几十年以来海信坚持的“技术立企”初心和理念,开始掌握从电视芯片到显示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推动一直“缺芯少屏”的中国彩电产业走出了一条自主发展驱动变革的新道路。
梳理全球彩电产业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看到,彩电行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持续多年的显示技术创新史。谁能掌握了真正的核心技术,谁在未来就有发言权。当年,在显像管时代,凭借一项特丽珑技术索尼称霸全球市场;在液晶时代,三星和LG凭借LCD显示技术领跑全球10多年。如今,在后液晶时代,海信则凭借ULED显示技术,实现中国在全球彩电显示技术上的强势逆袭。
正是随着彩电产业发展步入成熟期,中国企业与外资同行的较量已经从市场营销层面,进入产品技术层面。再往深入走,就涉及中国企业一直以来的竞争“软肋”,在显示技术上缺乏自主话语权。这也成为过去10多年以来,海信在全球彩电产业进入平板时代后谋求“弯道超车”的机会点。
在彩电业进入平板时代之后,海信在技术研发方面铆足劲,丝毫不懈怠。海信在显示技术和图像显示芯片上不断突破,开始建立中国企业在显示技术上的一席之地。从2014年到2016年,海信ULED技术不断迭代,并发展到3.0版本,可实现与HDR、量子点等技术的融合,以及8K显示,色域比OLED更广,对比度比OLED还要高。最终这也成为海信从规模称霸到技术领导的变革。
可以看到,即便是近年来互联网企业的进入给彩电产业发展带来内容和应用方面的冲击,但显示技术决定彩电产业走向的特性,却是无法撼动的大趋势。
往上走:大屏高端激战正酣
大屏和高端,在整个彩电市场进入存量竞争背景下,成为中外彩电巨头争抢的战略高地。这背后不只是中国家庭消费升级和品质提升带来的大屏化趋势已经成为主流,更重要的是,高端市场背后的刚性需求和丰厚利润也一直是中国企业最为“看中”的战略要地。
过去大屏高端市场一直是三星、索尼、夏普等外资企业的天下,本土彩电企业鲜有“染指”。不过,进入今年以来在大屏高端市场上,以海信为首的中国彩电企业已经开始占据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并以5比3的大比分优势实现逆袭。
来自第三方研究机构中怡康的周监测报告显示:最近8周时间里,即2月22日至4月17日,在国内市场上海信、三星的55英寸及以上电视销售额占比交替领先,互不相让。在整个8周时间里,海信最终以5比3的优势占据上风。
在中外两大巨头围绕55英寸及以上电视展开“寸土必争”的缠斗背后,正是中国企业在大屏高端市场上的产品优势开始集中性释放。比如海信基于在自主显示技术上的成功突围,于今年推出的超画质8KULED电视就成为今年高端市场的明星产品,上市后一度出现断货情况。
在业内人士看来,55英寸电视堪称彩电业的兵家必争之地。而55英寸以上电视代表彩电发展“大屏化”的未来趋势,谁把握了55英寸及以上的大尺寸电视优势,谁就将在未来竞争中提前取得优势。而在高端产品上与外资品牌展开正面决战,则是未来中国彩电企业能否掌控全球话语权的关键一役。
目前来看,海信已经成功实现在高端大屏市场上的成功突破和强势崛起,这也将会引发更多本土企业转战大屏高端市场的竞争热潮,从而确立中国企业在这一市场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