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零到一打造一个优秀的产品

2016-04-14 16:20:43来源:A5站长网

在定义产品之前你不需要资金和程序员

近日读《黑天鹅》作者塔勒布写的另一本书《反脆弱》,里面提到“生活中的一半事物未被命名”。整本书也是通过去定义一个词来论述背后对应的规律的思考。借此,顺便总结一下自己之前的思考。

生活中的事物是通过被定义之后才形成认知的。但这句话并不是说未被语言定义的就在客观上不存在,它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事物或现象没有被很好地定义或者已经被定义你却没有理解,它只会存在于你的认知框架之外。

对于未被定义的事物,很多网络词语可以作为很好的案例,“蜗居”在没有被定义为“蜗居”之前,大部分人的认知体系里并不存在这一事实;“屌丝”在没有被网络定义之前,你也很难形成对这么一个群体的认知。而已被定义的事物也不一定是被理解的。比如“妈妈”这个词,每个人都知道它的含义,但可能很少有人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个词。抛开其背后对应的文化沉淀不谈,只从一个简单的侧面来聊一聊它。

我们之前做过一款与妈妈相关的应用。在研究用户需求以及产品面向的应用场景的时候,我发现如果要让团队很好地理解这个产品内在的逻辑,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清晰地定义这个词。

所以说当你决定做一款产品之前,你是不需要投入资金和程序员的,而是需要怎么样清晰地去定义你的产品,你的产品所带来的场景和逻辑思维能否被大家所接受、所喜欢。

以电影为列讲述一个产品从定义、表达、实现、运营的孕育过程。

拍一部电影首先需要的是一个好的故事好的剧本,也就是定义你的电影是爱情、动作、探险……打造一款产品亦是如此,首先要定义你的产品所体现出来的思维,场景,故事,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是支撑你活下去的根基……有了一个好的剧本之后就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形式来把这个故事给表达呈现出来,也就是你的产品怎么样来把前面所说到的场景、思维、故事给很好的表达给大家。然后就是把电影给拍出来了,把你最早定义的产品给做出来,呈现给大家。最后就是来宣传你的电影,也就是推广你的产品,把大家带到你的产品所带来的场景里面。

未经解构的需求都是伪需求

要拆解需求

要去探寻最底层用户的需求

需求必须放在场景里面来体现

通过一个方式把需求解构出来

产品从最根本上是在满足人的情感需求

在古老的农业社会时代,最核心的资源是可耕种土地。那个时候,石油是没有意义的东西。所以,那个时代最重要的赏赐是“裂土封侯”,最重要的分封是土地,打仗打的也是国境线,争夺水与草。那个时代,评估一个人是否强大的核心指标,就是他有多大的土地,所以皇帝最牛,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然后到了工业社会,一个企业家,没有很大的土地,但是他有个可以炼钢、纺织、造汽车的工厂;一个矿产主,他的地面不长庄稼,但是有煤、有石油……他们土地不大,但是他们比那些土地面积大的人更有钱,因此更有力量。

然后到了信息社会,微软、苹果、Google、facebook……没有流水线,没有矿产。就一帮小孩,在最简陋的小房子里,不依赖土地资源与社会权力,仅仅使用自己的大脑,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创造当今最值钱的企业。

在这个时代,知识产权有价值、有创造能力的大脑有价值。

造物者第一。

造物者的价值,大于已经存在的厂房、矿产和balabala..资源。

拥有创造力,能把东西从零做出来,并让它运转的人,很少很少。擅长竞争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玉米地和油田不一样,油田和油田也不一样。

梁宁认为的是,在互联网时代,造物者第一。但并没有给出来何谓造物者,如何造物的解释。

如果对应起来看的话,物理学家和艺术家共同在探索的其实是世界的内在规律,它们寻找的是造物的逻辑,同时又基于这一逻辑来造物。

而互联网恰恰是迄今为止与这个世界的规律本身最相通的事物。

因此,我们可以把张守晟和托尼克拉格的话看作是对造物的逻辑对应的思维路径的形象化表达,而梁宁强调的则是这一思维路径对应的能力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沿着去创造一个产品的过程来梳理一下构成这一路径的两个核心点,给出具体的过程。

造物的路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分解,一是构造。

阅读全文
    相关标签:
阅读(0) 编辑:李园园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的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其它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smxtougao@163.com
相关阅读
新闻热图更多 >>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