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大道——诠释底蕴深厚的陕州文化

2016-04-07 10:23:12来源:西部晨风 作者:张茜

每当外地游客沿连霍高速进入三门峡市区,首先驶入的就是陕州大道。沿着陕州大道一路前行,碧波荡漾的青龙涧河、绿树成荫的涧河公园与高楼林立的市区景观一一展现在眼前,令人不禁赞叹三门峡和谐美好的城市风光。

三门峡市区的快速通道——陕州大道,因辖区为陕州旧治而得名,始建于2002年,全长21.939千米,是连接我市湖滨区和陕州区的重要纽带。“陕州大道因特殊的位置而承担着交通‘重任’,它是展示我市形象的一扇窗口,同时也向人们诉说着陕州文化的深厚底蕴。”三门峡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三门峡是在古陕州遗址上崛起的现代城市,在经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与古陕州一脉相承。千百年来,底蕴深厚的陕州文化源源不断地滋养着这片热土,孕育出浓郁而独特的城市文化气息。据史料记载,“陕”作为地名,最早可追溯至商代,历史上著名的夏商征战即发生在这里。西周初年,周成王的两个叔叔周公和召公以“陕塬”(今陕州区张汴塬)为界封邑,“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这就是著名的分陕而治,“陕西”便由此而得名。陕州由于地处进出中原的咽喉地带,始终是豫陕晋三省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历史上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朝各代的皇帝和文武官员只要穿越崤函古道,就要驻足古陕州。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来到陕州,还作诗《途次陕州》。

古陕州历史源远流长,风景也格外秀丽,其中以饱含文化气息的陕州八景——禹门积雪、茅津夜渡、金沙落照、洪崖秋霁、崤陵风雨、岘山烟霭、绣岭云横、草堂春晓最为著名。历史上,风景秀美的古陕州吸引了诸多文人墨客到访,韩愈、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岑参、杜牧、王建、司马光、王安石等人先后在此留下大量美好动人的诗篇。唐代诗人张九龄在《奉和圣制途次陕州作》中写道:“驰道当河陕,陈诗问国风。川原三晋别,襟带两京同。后殿函关尽,前旌阙塞通。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岑参在《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奏》中写道:“送客飞鸟外,城头楼最高。樽前遇风雨,窗里动波涛。”北宋政治家、诗人寇准在陕州任职期间,不仅作了大量诗篇,还与著名隐逸诗人魏野相互唱和,成为文学史上的美谈。

……

随着历史的发展,1957年,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陕州城居民搬迁。为了传承陕州文化,1985年起,三门峡市在陕州城遗址上兴建陕州公园,开辟绿地,增添植被,以陕州文化为依据进行园内道路命名和景点开发。目前园内留下宝轮寺塔、石牌坊等古迹。据史料记载,宝轮寺塔建于金代,塔高26.5米,共13层。站在塔前,人们合手击掌,便能听到响亮的回声,因此它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山西永济的莺莺塔、四川潼南大佛寺的石琴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如今,昔日繁华的古陕州城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里绿树掩映、繁花似锦,人们不仅可以尽情享受自然的乐趣,还可以沿着宝轮寺塔、甘棠苑去探寻陕州文化的无穷魅力。

今年1月6日,三门峡市经批准撤销陕县,设立陕州区,古老的陕州大地随之翻开了新的一页。三门峡市原文物局局长侯俊杰说:“陕州文化是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传承、挖掘陕州文化资源,对提高我市文化品位和内涵尤为重要。”

陕州大道诠释着底蕴深厚的陕州文化,同时也承载着古陕州的荣光,激励三门峡人砥砺前行,让这座城市焕发出新的光彩。

结束语

“路,城市的文化符号”系列报道今天发出最后一篇。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历史文化的传承。三门峡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化遗存众多,为世人瞩目。道路是城市文化的一种载体,它们或多或少地体现着城市的文化底蕴。从3月23日起,本报先后刊发《崤山路——承载厚重的崤函古道文化》《黄河路——见证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虢国路——彰显璀璨的虢国文化》《甘棠路——传承召公文化的精神内涵》《陕州大道——诠释底蕴深厚的陕州文化》5篇报道,从三门峡市区5条主要道路名称入手,展示了三门峡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不少读者表示,这组系列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我们应更加注重传承和弘扬三门峡历史文化,助力我市打造休闲文化城市。

阅读全文
阅读(0) 编辑:李园园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的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其它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smxtougao@163.com
相关阅读
新闻热图更多 >>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