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路——传承召公文化的精神内涵

2016-03-31 09:16:39来源:西部晨风 作者:李博

老甘棠路

在三门峡市区,有一条以“甘棠”命名的南北方向的大道——甘棠路。这条因著名历史典故“甘棠遗爱”而得名的城市道路于1998年9月开工建设,1999年12月完工,后经修建,如今长约2800米、宽约40米,是三门峡市区重要的主干道。

“甘棠虽是我国分布较为广泛的树种,但在三门峡格外受到珍爱,它与召公密不可分,是召公文化的重要象征,而市区的甘棠路更是传承着召公文化的精神内涵。”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工作人员说。

事实的确如此,在三门峡,只要提及甘棠路,人们便会立刻想起“甘棠遗爱”的历史典故和召公清政爱民的故事。

周代初期,武王死后由年仅13岁的成王继位,武王的两个弟弟周公、召公辅政。周召二公分陕而治,陕以东由周公治理,陕以西由召公治理。召公非常勤政爱民,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体察民情,在甘棠树下处理政务。地方官吏看到召公栉风沐雨很辛苦,要乡民腾出房屋让他休息,他马上制止说:“不劳一身而劳百姓,不是仁政。”召公累了,就在山野的甘棠树下休息,以甘棠果解渴充饥。在召公的治理下,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人们敬佩感激他,情不自禁地歌之咏之。自此,甘棠也成为召公的化身和象征,人们借甘棠表达对召公勤政爱民的敬仰和爱戴,一代一代地传承着。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芨;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这是《诗经》里记载的《甘棠》诗,意思是:枝叶繁茂的甘棠,不剪不砍莫动它,召公曾留在树下;枝叶繁茂的甘棠,不剪不劈莫损它,召公曾憩在树下;枝叶繁茂的甘棠,不剪不拔莫弯它,召公曾在树下演讲。诗中蕴涵着对召公的强烈赞美之情,也是对召公廉洁勤政的最好褒奖。

召公勤政爱民、廉洁清正的品格,滋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一些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纷纷撰文赋诗,表达仰慕之情,如杜甫的“天寒召伯树,地阔望仙台”,白居易的“他时万一为交代,留取甘棠三两枝”,李隆基的“树古棠荫在,耕余让畔空”,王安石的“召伯方为尊,材亦圣人亚”,梅尧臣的“古来分陕重,犹有召公棠”,李元伯的“在昔召公去,国人爱甘棠”,梁启超的“东篱采客陶潜菊,南国人怀召伯棠”……

时至今日,以诗文纪念召公的传统还在延续。近年,我市陆续举办过多届“召公杯”全国廉政诗词楹联大赛,征集到许多展示召公精神的优秀作品,“辅西周而树贤风,腹满经纶,自古流芳推雅范;勉东作以行仁政,春酥垄亩,至今遗爱颂甘棠”“召伯春风抚绿杨,三千年后忆甘棠。田头地角深情注,荫下村前惠政彰”……这些佳作都在传承和弘扬着召公文化的内涵。

诗作只是后人纪念召公的一种形式。目前,三门峡市仍保存有分陕石柱、古甘棠碑、召公遗爱碑等与召公有关的文物,并在召公祠遗址上建成了美丽的甘棠苑景区。

甘棠苑的修建者吴启民因敬慕召公“甘棠遗爱”的美德,专门在陕州公园内修建了甘棠苑景区。他栽下甘棠树,立召公塑像,并将召公的廉洁故事刻画于苑内,又请全国书画名家将历史上的廉政事件撰写成对联分别刻于石上和柱上,经过不断修缮,如今甘棠苑是河南省、三门峡市两级廉政教育基地,每年都吸引大批党员干部前往学习。“召公‘劳一身而不劳百姓’的行为和‘敬德保民’的思想是为官之典范、道德之楷模。”身兼中华文化促进会召公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的吴启民说,召公甘棠,树因召公而名垂,召公因清正廉洁为民而赢得人民的永远怀念,所以召公文化和甘棠文化应该大力发扬、传承。

……

甘棠路因召公文化而内涵丰富,召公文化也因甘棠路而声名远扬。

阅读全文
阅读(0) 编辑:李园园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的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其它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smxtougao@163.com
相关阅读
新闻热图更多 >>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