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湖滨区高庙山上有所3个人的学校——一个学生两个老师

2016-03-10 10:43:42来源:黄河金三角时报 作者:马杰

宁老师在介绍刻有学校历史的功德碑

曾经二三百人的校园 十几年后就剩一个学生

课间,宁老师给记者讲起这所小学的历史。该小学是由香港应善良福利基金会沈炳麟先生捐赠人民币129600元建成,1999年6月10日竣工,为了感谢沈先生慷慨资助教育事业,特别用他母亲的名字来为教学楼命名——恩美,所以这栋教学楼的名字为恩美楼。刚建成时,这所小学特别红火,学生人数达二三百人,有近30名老师在这里任教。但是,慢慢地随着乡村生源的流失,常住人口800余人的山村里,孩子却剩下没几个,和宁二鑫一块儿长大的小伙伴也都离开了,就剩下他一个人。

今年后半年,宁二鑫就该上初中了。这成了王巧珍的发愁事儿,她说:“二鑫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可是又不想放弃他。就想着能学点啥,起码初中毕业能自立。”从王巧珍那里记者得知,为孩子看病、照顾他上学,这个家庭已经到了贫困的边缘。10年前为了给宁二鑫看病,他们家东挪西凑了近20000元远赴河北邢台看病,可是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还债,一家人都在外打工。宁二鑫的父亲去年因为出车祸落下病根不能干重活,家庭的重担就落在王巧珍的身上。面对这样命途多舛的家庭,王巧珍强打起精神:“不坚强怎么行呢!”

母亲王巧珍给二鑫调整好坐凳位置

宁老师在给宁二鑫一人上课

“还想带二鑫再去看看病,希望别人不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他”

6年的时间里,随着同学的离开,只有母亲和宁老师陪着宁二鑫,照顾他的学习、生活。宁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就剩两名老师了,一个教数学、一个教语文。现在另一个老师生病请假了,我就成了全科老师。也不能总上课,有时候天气好了,我就带着二鑫在校园里转转,也算是体育课吧。”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王巧珍前5年都在学校陪伴孩子,从刚开始和孩子一起坐在教室里到后来坐在隔壁,农忙时不得不把孩子先托付给宁老师照顾。

宁二鑫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都很安静,他与记者的简单对话透露出一个大男孩的天真与对外面世界的向往。王巧珍告诉记者:“希望别人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孩子,孩子其实记忆力挺好、也聪明。”其实王巧珍还有一个心存已久的愿望:带着孩子到大医院看看,有的脑瘫孩子不能走,二鑫都能走了,看好的可能也许更大。

阅读全文
阅读(0) 编辑:李园园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的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三门峡生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其它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smxtougao@163.com
相关阅读
新闻热图更多 >>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