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关键技术现在怎么样
按照总体部署,我国的5G试验分为两步实施:2015年到2018年进行技术研发试验,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组织,运营企业、设备企业及科研机构共同参与;2018年到2020年进行产品研发试验,由国内运营企业牵头组织,设备企业及科研机构共同参与。
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5G有三大应用场景和八项关键能力指标:5G要支持增强移动宽带,海量机器类通信和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三大应用场景。同时,除了传统的峰值速率、移动性、时延和频谱效率之外,还提出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流量密度和能效四个新增的关键指标。
而且,在5G的关键能力指标定义中,峰值速率要达到10~50Gbps,用户体验速率达到100Mbps~1Gbps,移动性要求可满足500km/h,时延可满足1ms,频谱效率要比4G 提升5倍,连接数密度要求达到106~107/km2,流量密度要求可满足1~10Tbps/km2,能效要求至少比4G 提升50~100倍。
在开展实验前,我国的5G关键技术到底处于什么阶段,离上述目标到底有多远?
“目前5G的大多数关键技术仍然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对应的这些关键性能指标在一定的场景、业务和应用需求的约束条件下可以实现。”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艾渤向《中国科学报》记者指出,“但其实现与场景、业务和应用需求紧密相关。”
以用户体验速率为例,在静止状态,传输速率可以达到Gbps级别,但当移动速度达到500 km/h,在满足一定的性能指标,如要求一定传输误比特率条件下,其传输速率要想达到100Mbps有很大难度,也是非常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对于超可靠通信而言,可能实现的传输速率在Mbps级别,而对于传输可靠性和传输时延要求极高的场合,可能实现的传输速率甚至在bps级别。“但是这不能说bps级别的传输速率就不属于5G技术,这些也属于5G移动通信的范畴,比如5G场景中的机器对机器(M2M)通信,只不过其对传输可靠性和传输时延要求极高。因此,在一定的场景、业务和应用需求前提下,现有指标是可以实现的。”艾渤说。
而据“5G技术研发试验”启动会的消息,此次启动的5G技术研发试验分为5G关键技术试验(单点关键技术样机性能测试)、5G技术方案验证(融合多种关键技术,开展单基站性能测试)和5G系统验证(5G系统的组网技术性能测试,5G典型业务演示)三个阶段实施。